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巴托克钢琴套曲《组曲》Op.14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9:46
  贝拉·巴托克作为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之一,是20世纪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民俗学家。巴托克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创作中擅长将东欧民间歌舞素材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钢琴套曲《组曲》(作品14号)创作于1916年,与巴托克创作的大部分作品相比这首作品并没有直接运用民间歌舞素材,而是通过模仿舞曲节奏、运用民间音乐的音阶等手段来增加民族的色彩风格。这篇论文以巴托克钢琴套曲《组曲》作为研究对象,将分为以下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巴托克生平做简要介绍后,结合当时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进一步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先简要分析《组曲》的曲式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深入分析该作品的民族性元素,针对富有个性化的和声和敲击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做详细分析。第三章分别从触键方式、速度与力度的把握、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对该作品的演奏做详细研究。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巴托克及其音乐创作
    第一节 巴托克生平简介
    第二节 《组曲》简介
        一、时代背景
        二、创作背景
第二章 《组曲》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曲式结构
    第二节 民族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东欧民间音乐的节奏形态在旋律中的运用
        二、阿拉伯民间音乐在主题中的运用
        三、中古调式在作品中的运用
    第三节 个性化和声的运用
        一、三全音
        二、二度与七度音程
        三、增三和弦
        四、调式重叠和弦
    第四节 敲击性因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第三章 《组曲》的演奏分析
    第一节 触键方法
        一、断奏
        二、连奏
    第二节 速度与力度
        一、速度
        二、力度
    第三节 演奏技术
        一、双音
        二、和弦
        三、装饰音
        四、保持音
        五、循环音型
    第四节 踏板
        一、右踏板
        二、左踏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程循环的贯穿发展与有机统一——以巴托克《组曲》(Op.14)为例[J]. 陈林.  中国音乐学. 2017(04)
[2]民俗性节奏与个性化音乐的融合——论析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J]. 张黎.  艺术研究. 2010(02)
[3]八音音阶——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糅合[J]. 郑中.  中国音乐学. 2003(02)
[4]巴托克《小宇宙》中的和声形态[J]. 桑桐.  音乐研究. 1994(01)
[5]巴托克《小宇宙》中双调式、复合调式与双调性乐曲分析(下)[J]. 桑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4(01)
[6]巴托克《小宇宙》中双调式、複合调式与双调性乐曲分析(上)[J]. 桑桐.  音乐艺术. 1993(03)
[7]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J]. 但昭义.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3(02)
[8]巴托克的钢琴艺术(下)[J]. 阿·阿列克谢耶夫,谌国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9(02)
[9]巴托克的钢琴艺术(上)[J]. 阿·阿列克谢耶夫,谌国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9(01)

硕士论文
[1]巴托克《两首罗马尼亚舞曲,Op. 8a》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D]. 赵楠.广州大学 2017
[2]巴托克《在户外》组曲(Sz81)的音调、节拍、节奏特色及演奏研究[D]. 吴亦欣.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匈牙利民族文化之魂[D]. 张健.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巴托克钢琴音乐的创作特色及演奏研究[D]. 王贤翠.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论20世纪钢琴作品中的敲击性因素及其演奏[D]. 汪琴.上海音乐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104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04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