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志——鄂温克族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研究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02 16:25
以往的鄂温克族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研究,以无声的影像资料为研究起点,引起对于视觉人类学信息残缺的质疑,加之田野调查过程中"身体凝视"与互动仪式的切身体验,引发音乐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对话与反思,因而有必要提出书写"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志的构想,以及关注看、听、嗅、尝、触多种感官经验与个体体验的研究模式。"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志需要音乐文化认知过程的"三层次":底层立足于对表象的"全息式"感知,着眼于近景;中间层次关注情感体验与"互主体"间的情感互动,着眼于中景,强调在仪式中音乐和情感对于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第三层次是对于概念、信仰、思想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认知。理想的"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志应追求全息式的生理感知、全身心的情感体验、全方位的心理认知。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追求客观全面的民族志
二、音乐民族志文本不应局限于“读写听说”型
三、仪式音乐文化认识“三层次”说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J]. 蔡华. 民族研究. 2014(03)
[2]“仪式音声民族志”文本建构——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民族志书写[J]. 周凯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9(03)
[3]“音声”:认知与释义——对音乐民族志研究中认知人类学及阐释学方法的读解[J]. 杨民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01)
[4]关于重建民族音乐学[J]. 蒂莫西·赖斯,汤亚汀. 中国音乐学. 1991(04)
本文编号:3115576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追求客观全面的民族志
二、音乐民族志文本不应局限于“读写听说”型
三、仪式音乐文化认识“三层次”说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J]. 蔡华. 民族研究. 2014(03)
[2]“仪式音声民族志”文本建构——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民族志书写[J]. 周凯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9(03)
[3]“音声”:认知与释义——对音乐民族志研究中认知人类学及阐释学方法的读解[J]. 杨民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01)
[4]关于重建民族音乐学[J]. 蒂莫西·赖斯,汤亚汀. 中国音乐学. 1991(04)
本文编号:3115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1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