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音乐的符号转换与意义生成——论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的内涵与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16 00:39
  芬兰学者埃罗·塔拉斯蒂在符号学、音乐学、哲学等领域均颇有建树。本文将塔拉斯蒂在符号学视域下对音乐本体的独特认识和解读进行梳理,并围绕音乐话语、音乐叙事性、音乐真实性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塔拉斯蒂不仅阐释了音乐符号所涉及的音乐话语、叙事、意义生成等问题,还分析了更深层次的符号形体背后所蕴涵的意图,从而用符号学理论重新看待音乐的整体活动和行为,为我们认识音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逻辑。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音乐的符号转换与意义生成——论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的内涵与视角


真实性方阵

话语,音乐


确立了音乐话语的性质之后,塔拉斯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音乐符号学理论都聚焦在音乐动态特性向静态的转换,连续性向非连续性的转换,节拍时间向节拍空间的转换……音乐话语并不是建立在静态世界的逻辑上,而是建立在动态的话语逻辑上,这个逻辑应该是对现象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不断变化进行描述的。”(9)因此,我们不能仅把音乐作为某种话语形式的结果,还应进一步探寻音乐话语符号得以连续进行并且完整展现的重要逻辑过程。对于上述问题,塔拉斯蒂使用了“生成过程”(generative course)的概念和“模态逻辑”(modal logic)理论进行探索和应用。“生成过程”是一个事物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10)塔拉斯蒂使用“生成”这一概念,其实也明确了与之前的音乐认识和分析相比,自己的符号学理论并不是一种形式化的语法。音乐认识不能只是一种站在结果和形式论角度单一看待音乐活动的相关行为,应该将其看作像人类生长一样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音乐话语外部的技术与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还是实践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的音乐活动(如作曲家创作时对传播结构和意义结构的选择与平衡),甚至是心理层面的记忆与期待的作用(如听众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等,都将是这个生成过程中动态变化、相互作用且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样,在这个生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选择与阐释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塔拉斯蒂使用格雷玛斯有关生成过程的理论(11),将其应用于音乐符号理论研究中,并与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生成语法(12)(generative grammar)进行辨别和区分。他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与意义没有关系,格雷马斯学说中的生成过程解释了符号整体各层级的语义语法,并最终解释整个符号系统。因此,格雷马斯明确考虑到意义,并从文本深层向文本表层进行阐释。

音乐,样式


与此同时,“模态逻辑”在音乐话语连续生成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塔拉斯蒂将“模态”(14)(modalities)与“符号学方阵”(15) (semiotic square)所建立的符号对立、矛盾、发展等逻辑相结合,放入音乐话语的生成过程中去考察。这种逻辑包括了时间层面的逻辑,即音乐符号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过程;空间层面的逻辑,即处理音乐符号在这种“时间流”中的事件本身;行动者逻辑,即主题—行动者的分布特性。这种模态逻辑与时间、空间、行动者维度的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解释音乐的“张力”问题,也就是音乐话语生成过程中“意义”是如何产生的问题。除此之外,塔拉斯蒂还指出了“记忆”和“期待”在整个模态逻辑中的重要作用。“记忆”储存了之前所发生和体验的音乐事件,在音乐生成的时间进程中不断影响着“此时此刻”所听到的音乐。“期待”取决于人们的储存音调。这种储存音调类似于音乐话语确立因素中的“传播结构”,是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确立的一种具有某种风格的音乐的共同记忆。记忆和期待的样式,在整个音乐生成的时间中影响着人们对于音乐语言的觉察和选择。塔拉斯蒂用图表描绘了在音乐生成过程中音乐记忆的累积过程。在图中,塔拉斯蒂除了用线性的链条描绘音乐不同阶段的因素外,还将各个阶段扩展,体现了某个阶段记忆对音调的储存以及对当前阶段音乐的影响。塔拉斯蒂指出,人们总是在最接近当下的音乐元素和重复元素之间进行比较,作曲家通过技法(如反复),欣赏者通过“双重阐述”(16)产生听觉的记忆。记忆不可避免地会削弱音乐的动力使之“停滞”,这时需要将一个新的元素引入作品,记忆样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记忆不仅仅是重复的,也是创新的,当先前的元素与我们现在听到的新元素相对立、比较,记忆也会根据新的经验重新评估那些新的音乐元素。(17)由此,音乐的生成不是“无感的”、随时间消亡的,而是可以通过听觉的“记忆”和“期待”被感知和体验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号学视阈中的音乐及音乐研究——以塔拉斯蒂《音乐符号》为例[J]. 刘小波.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01)
[2]音乐的“元语言”符号分析和话题解读——评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J]. 蔡麟.  音乐研究. 2017(02)
[3]埃罗·塔拉斯蒂的音乐符号学观念——以《音乐符号学理论》为例[J]. 张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02)
[4]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译介及思考[J]. 黄汉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3)
[5]存在符号学理论简述[J]. 魏全凤.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6)
[6]音乐如何叙事?——近三十年的音乐叙事模式研究[J]. 陈德志,车文丽.  人民音乐. 2013(01)



本文编号:3140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40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