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赵元任合唱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06:55
  中国著名的近代作曲家和语言学家赵元任,一生都在为研究语言学和教育事业而拼搏,并且在此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业界尊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此外,作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赵元任在音乐界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他潜心专研西方的作曲技法,去其糟粕,借鉴其中精华部分融入到我国民族音乐创作当中,为我国的音乐创作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中国近代音乐创作方面居功至伟,为后人誉为“现代音乐创作的先驱者”。赵元任致力于声乐领域的研究,虽然说所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艺术歌曲,但他的合唱作品在整个声乐作品中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对其中西结合,西为中用的作曲技法在作品创作中具体的体现。纵观近代以来的合唱作品,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合唱作品也最具代表性。对近现代的合唱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先是对赵元任的一生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介绍了其在音乐创作领域的主要成就,对其合唱作品以及合唱创作技法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文章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赵元任和合唱作品创作的背景,对赵元任合唱创作时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所获得的卓越成果进行详细的说明。第二章:对赵元任的合唱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全面系统的分析,...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赵元任合唱作品研究


图3.4??而他的《勺夕n匚万》、《韵母表歌》(图3.?3)、《儿童工歌》(图3.?4)等大部分歌??曲都是以民族曲调为主创作而成的或是西方作曲技法中的和弦外音作为偏音出现;??又或将具有显著民族曲调特征的旋律放置于声部之外

作曲技法,卡农,赵元任,和声色彩


诗就诗爱爱就适诗诗是爱之果,爱是诗之母??图3.5??作为一首仅有两段体、但是运用了卡农变奏(图3.?5)等作曲技法、篇幅较长共??150个小节的重唱曲目,不能不说它的和声色彩和功能的运用是极为罕见的。也使之??成为赵元任所有合唱作品中,专业技法最为复杂的作品之一。在众所周知的合唱《海??韵》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赵元任是如何从创作本身,为发展“中国化和声”,从而??29??

小节,作品,第一,和弦


I?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择.....r?r?I?r??图3_9??咕厂)」^f?f』「::??)丨上I」」?I?j?」?:??\?^?1??J?d?J?J?-J——f-J........—?’??吞?天不是?读书?天,??f.?「iu*?丨「丨r-..f---:??U幽申二—.「.g丨「邛「.??图?3.10??赵元任在编的四部合唱《清华大学校歌》(图3.?9)中的第一第二小节四部合唱??作品《春天不是读书天》(图3.?10)以及所创作的三部或四声部合唱《小先生歌》全??曲的开头部分都是运用了类似于属和弦到下属功能和弦的连接进行。例如和声连接??VII2/III到I级的连接,V7到VI的连接,因此有些部分是副属和弦的阻碍进行。很多??阻碍的进行可以刚在合唱声部中,也可以放置在合唱作品的结尾处。在三部合唱《爱??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赵元任合唱曲《海韵》的创作特色[J]. 冯瑾,黄祖平.  黄河之声. 2017(15)
[2]赵元任合唱作品《海韵》的创作背景分析[J]. 高琳.  兰台世界. 2015(25)
[3]“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2012(05)
[4]赵元任合唱作品《海韵》的艺术特色[J]. 张琦.  名作欣赏. 2012(19)
[5]赵元任合唱曲《海韵》和声手法探究[J]. 陈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03)
[6]合唱作品《海韵》的创作特色探析[J]. 李强.  大众文艺. 2011(15)
[7]浅析赵元任合唱作品的和声特征[J]. 韩晓艳.  大舞台. 2010(06)
[8]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J]. 冯甲庆.  大众文艺. 2010(08)
[9]赵元任合唱作品《海韵》艺术特征探究[J]. 王玲.  大舞台. 2010(03)
[10]浅析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美学思维[J]. 谢俊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1)

硕士论文
[1]赵元任艺术歌曲研究[D]. 王帆.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赵元任艺术歌曲研究[D]. 张婷.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赵元任合唱作品分析[D]. 刘世虎.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 郑彤.福建师范大学 2006
[5]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D]. 王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4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