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感悟 ——以个人音乐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5 03:47
从已有记录留存下来的《诗经》算起,中国古诗词歌曲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并随着社会以及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今,立足于新时代,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歌曲时,会发现它们一脉相承,记录和反映了古人的生活风貌,虽然已无法还原古时的音调,但在今人的审美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歌曲,通过近现代作曲家的谱曲,依旧可以带领我们品味古诗词的音韵,感受其魅力所在。本文的写作以个人音乐会的构思、选曲及其依据为开端,围绕音乐会所选曲目的演唱分析和艺术处理这个中心展开阐述,分别从音色的处理、气息的运用、形象的塑造和风格的把握四个方面入手来解读曲子,结尾分享了完成个人音乐会的一些感悟。音乐会所选的不常见的中国古诗词曲目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也为中国古诗词歌曲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音乐会曲目的整体构思与曲目设计
(一)音乐会的整体构思
(二)音乐会的曲目设计
1.根据自身的情况
2.所选作品风格因素
二、音乐会曲目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一)音色的处理——以《周南·关雎》、《陈风·月出》为例
(二)气息的运用——以《小雅·鹿鸣》、《越人歌》为例
(三)形象的塑造——以《卫风·木瓜》、《邶风·静女》为例
(四)风格的把握——以《唐风·绸缪》、《唐风·葛生》为例
三、音乐会感悟
(一)提升中国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二)提高与钢琴伴奏的合作能力
(三)锻炼舞台表演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第一场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B 第二场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C 《唐风·绸缪》曲谱
附录D 《小雅·鹿鸣》曲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探究[J]. 宿鲁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6)
[2]关于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考[J]. 易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3)
[3]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特点及其语言特色对演唱风格的影响[J]. 姚小兰. 黄河之声. 2018(24)
[4]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历程与演唱的思考[J]. 齐小凤. 戏剧之家. 2019(09)
[5]浅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历程[J]. 郑婷婷. 戏剧之家. 2016(15)
[6]古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探究[J]. 崔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7]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与思考[J]. 王苏芬. 当代音乐. 2015(13)
[8]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J]. 陈刚毅. 戏剧之家. 2014(09)
[9]浅析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 田瑞芳. 大众文艺. 2012(14)
[10]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探析[J]. 吉颖颖. 中国音乐学. 2009(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研究与感悟[D]. 姚征.河南大学 2019
[2]论歌曲《越人歌》艺术特色及演唱探究[D]. 张泽慧.广西艺术学院 2018
[3]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D]. 刘茜.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诗经·唐风》主旨及文学价值研究[D]. 齐清仙.广西师范学院 2012
[5]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D]. 李映秋.中国音乐学院 2011
[6]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 蒋维.西南交通大学 2010
[7]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D]. 司娜.河南大学 2009
[8]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析[D]. 周冬.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688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音乐会曲目的整体构思与曲目设计
(一)音乐会的整体构思
(二)音乐会的曲目设计
1.根据自身的情况
2.所选作品风格因素
二、音乐会曲目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一)音色的处理——以《周南·关雎》、《陈风·月出》为例
(二)气息的运用——以《小雅·鹿鸣》、《越人歌》为例
(三)形象的塑造——以《卫风·木瓜》、《邶风·静女》为例
(四)风格的把握——以《唐风·绸缪》、《唐风·葛生》为例
三、音乐会感悟
(一)提升中国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二)提高与钢琴伴奏的合作能力
(三)锻炼舞台表演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第一场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B 第二场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C 《唐风·绸缪》曲谱
附录D 《小雅·鹿鸣》曲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探究[J]. 宿鲁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6)
[2]关于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考[J]. 易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3)
[3]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特点及其语言特色对演唱风格的影响[J]. 姚小兰. 黄河之声. 2018(24)
[4]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历程与演唱的思考[J]. 齐小凤. 戏剧之家. 2019(09)
[5]浅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历程[J]. 郑婷婷. 戏剧之家. 2016(15)
[6]古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探究[J]. 崔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7]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与思考[J]. 王苏芬. 当代音乐. 2015(13)
[8]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J]. 陈刚毅. 戏剧之家. 2014(09)
[9]浅析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 田瑞芳. 大众文艺. 2012(14)
[10]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探析[J]. 吉颖颖. 中国音乐学. 2009(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研究与感悟[D]. 姚征.河南大学 2019
[2]论歌曲《越人歌》艺术特色及演唱探究[D]. 张泽慧.广西艺术学院 2018
[3]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D]. 刘茜.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诗经·唐风》主旨及文学价值研究[D]. 齐清仙.广西师范学院 2012
[5]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D]. 李映秋.中国音乐学院 2011
[6]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 蒋维.西南交通大学 2010
[7]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D]. 司娜.河南大学 2009
[8]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析[D]. 周冬.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6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8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