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拉威尔《小奏鸣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8 15:53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莫里斯·拉威尔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拉威尔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严格的遵守着传统,其作品以精湛的技艺著称,斯特拉文斯基曾称其为“精巧的瑞士钟表匠”。拉威尔《小奏鸣曲》是拉威尔创作的唯一一首奏鸣曲,本文通过曲式结构、音乐织体、主题的贯穿、调式调性、和声色彩以及复杂的节奏这六个方面对拉威尔《小奏鸣曲》进行文本分析,并基于文本分析内容之上,根据自身的演奏情况总结了拉威尔《小奏鸣曲》的演奏分析。研究和分析拉威尔《小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对理解和演奏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演奏者们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拉威尔及其作品简述
    第一节 拉威尔生平
    第二节 拉威尔《小奏鸣曲》创作简介
第二章 拉威尔《小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曲式结构
        一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二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
        三 第三乐章:回旋奏鸣曲式
    第二节 多种调式调性音阶
        一 中古调式音阶
        二 全音阶
        三 半音阶
    第三节 丰富音响的和声
        一 平行和弦
        二 高叠和弦
        三 四度叠置和弦与五度叠置和弦
        四 四五度叠置和弦
    第四节 主题的贯穿
        一 下行四度旋律动机
        二 上行五度旋律动机
        三 动机的衍变
    第五节 明晰简洁的音乐织体
        一 分解式
        二 层叠式
        三 线条式
    第六节 复杂的节奏组合
        一 拍号的频繁变换
        二 多声部的节奏型
第三章 拉威尔《小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第一节 演奏速度的布局
        一 对各乐章速度的理解
        二 对频繁变换的拍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节 声部层次的安排
        一 主题动机的旋律性
        二 分解式的伴奏音型
        三 依附性的衬托声部
        四 内声部半音化的和声衬托
    第三节 力度与和声处理
        一 平行和弦
        二 高叠和弦
        三 非三度叠置和弦
    第四节 一些需注意的演奏技巧的提要
        一 托卡塔式的演奏技巧
        二 双手叠置与跨越的演奏技巧
    第五节 踏板的使用
        一 延音踏板
        二 弱音踏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J]. 谭晓璐.  大众文艺. 2017(01)
[2]论拉威尔《小奏鸣曲》的古典性[J]. 查力蒙.  北方音乐. 2016(23)
[3]拉威尔《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探索[J]. 苏莎.  音乐时空. 2016(04)
[4]探究拉威尔早期钢琴创作的个人特点——以《小奏鸣曲》和《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为例[J]. 陆茵.  音乐创作. 2015(02)
[5]浅析拉威尔《小奏鸣曲》第一乐章[J]. 周慧.  音乐时空. 2014(24)
[6]拉威尔钢琴作品的表演艺术[J]. 崔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1)
[7]拉威尔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研析[J]. 有璐.  群文天地. 2012(16)
[8]精巧的瑞士钟表匠——析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特征[J]. 戴娱.  大舞台. 2011(09)
[9]浅谈拉威尔《小奏鸣曲》[J]. 白晓南.  北方音乐. 2010(03)
[10]拉威尔小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J]. 郭东平.  才智. 2009(20)

硕士论文
[1]拉威尔《小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D]. 李欣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论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的演奏特征[D]. 梁香兰.延边大学 2012
[3]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 苏莎.武汉音乐学院 2009
[4]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研究[D]. 申佳.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研析[D]. 刘菁媛.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8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08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