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音乐的接受美学研究——以音乐评论者、音乐创作者视角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6 15:16
以"读者/接受者"为中心,是接受美学的核心特质。而不同"接受者"所附带的不同的"接受视野"又决定着接受结果的不同。聂耳及其音乐的接受美学研究旨在更为全面地透析不同时期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特征的联系。以聂耳音乐的传播为基础,纵向梳理音乐评论者与音乐创作者对聂耳音乐的接受过程,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音乐经验分析聂耳音乐接受者的审美意识与接受嬗变,勾勒出聂耳音乐的接受概貌。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期待视野”与聂耳音乐研究
二、聂耳音乐的传播及其影响
三、聂耳音乐的接受过程
(一) 第一阶段 (1932—1966) 。
(二) 第二阶段 (1976年以后) 。
四、聂耳音乐的接受嬗变及历史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是歌剧还是话剧——论《扬子江暴风雨》作为“新歌剧”的名与实[J]. 满新颖. 音乐研究. 2007(03)
[2]音乐界的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J]. 刘再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3]分歧与对峙——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学院派”的批判与论争[J]. 冯长春.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4]聂耳歌曲调式研究[J]. 樊祖荫. 音乐研究. 2006(03)
[5]略论聂耳对黎锦晖创作经验的汲取[J]. 项阳. 音乐艺术. 1986(02)
博士论文
[1]中国歌剧的诞生[D]. 满新颖.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307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期待视野”与聂耳音乐研究
二、聂耳音乐的传播及其影响
三、聂耳音乐的接受过程
(一) 第一阶段 (1932—1966) 。
(二) 第二阶段 (1976年以后) 。
四、聂耳音乐的接受嬗变及历史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是歌剧还是话剧——论《扬子江暴风雨》作为“新歌剧”的名与实[J]. 满新颖. 音乐研究. 2007(03)
[2]音乐界的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J]. 刘再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3]分歧与对峙——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学院派”的批判与论争[J]. 冯长春.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4]聂耳歌曲调式研究[J]. 樊祖荫. 音乐研究. 2006(03)
[5]略论聂耳对黎锦晖创作经验的汲取[J]. 项阳. 音乐艺术. 1986(02)
博士论文
[1]中国歌剧的诞生[D]. 满新颖.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3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