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图像与音乐史研究之关系——以《点石斋画报》晚清音乐生活场景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0 01:49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画报,其大量音乐图像不仅生动展现了民间器乐、歌舞、戏曲、曲艺等晚清中国音乐文化,还涉及军乐、钢琴、小提琴、机械乐器等外国音乐文化,体现了礼乐变化、西乐东渐等晚清音乐文化的历史转型。但是,视觉音乐图像不能简单等同于真实的音乐历史,音乐史研究一定要结合其他史料,来做音乐史实的最终定性。 

【文章来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像与音乐史研究之关系——以《点石斋画报》晚清音乐生活场景为例


《歌舞升平》如图1,图题为《歌舞升平》,涉及“元旦”“大

画报,上海,舞台,平原


、中外战局,下到三教九流、市井百态,其方法多为四字为题,一事一画,上文下图。图1《歌舞升平》如图1,图题为《歌舞升平》,涉及“元旦”“大朝贺”“宫廷礼乐”等内容,呈现了元旦皇上接受百官朝拜,然后开戏贺岁的预演场景。图中除演唱曲子外,还有竹马灯、舞狮子等。图像的中心位置是一舞台,众人在歌舞,有的装扮成动物模样,有的骑着马形道具,动作各异,极具动感。另有三组人物分别分布于这个中心的上、左、右三方,且大都面对舞台,静态的呈现了演出的观看。图像的最外层还有房屋大殿、照壁等自然景观。图2《歌舞升平》陈平原、夏晓虹:《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导论,上海: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8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97页。71

类图,弹丝,画报


的过程。四、画报映射的晚清俗乐《点石斋画报》中涉及俗乐文化的图像不在少数,其中,器乐图像最多,主要表现为民间乐队、乐器独奏、乐器。从图像或图像上的文字说明中,能确定在某一具体场景中使用了民间乐队或者乐器独奏,即便图像中没有演奏者,图像的文字说明中会提到某种乐器。前两种图像呈现较多,而第三种图像较少,乐器甚至只是大概轮廓,具有意象的符号。俗乐中戏曲与曲艺的图像较多,这些图像涉及戏园、茶园、书尝妓院等空间,如演戏与卖唱活动等。俗乐中歌舞类图像较少,一般呈现的是少数民族歌舞。图3《弹丝联响》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96页。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版,第260页。张帆:《清宫宴戏考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4期,第43-51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92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四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43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44页。7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转型[J]. 李俊.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3)
[2]“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J]. 曹意强.  新美术. 2005(02)
[3]西乐器的传入和在我国的发展[J]. 陈迁.  乐器. 1985(04)



本文编号:3274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74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