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协奏曲《骊山池影》在音乐美学他律论中典型表现
发布时间:2021-07-10 20:09
扬琴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民乐中独树一帜。虽然在民间流传及演变的时间相比其他民族乐器来说并不长,但是扬琴的发展不论在乐曲创作、演奏,甚至乐器改良方面都有独特的、极具民族音乐特征的表现。扬琴协奏曲《骊山池影》,是由刘寒力教授为其独创研究的601扬琴所创作的近现代扬琴作品,该作品是一首饱含创新意义的扬琴作品。不仅在音乐内容上将扬琴艺术与诗歌艺术的结合做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将中西调式融为一体,即保留了中国民乐传统音调特色,又与西方调式结构相结合,是一部极具提高演奏者技术水平和有极高音乐素养的优秀作品。本文欲将《骊山池影》深入剖析,将乐曲曲式结构逐句分析,并对乐曲作者本人——刘寒力教授进行面对面的深度采访,针对其创作缘起、创作背景以及他个人关于扬琴的美学思想进行了解与采风。文章将结合中西音乐美学他律论相关理论知识,对协奏曲《骊山池影》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旨将中西音乐美学他律论中的代表人物及流派与扬琴的创作演奏相融合,以更深层次的视角,探索音乐的本质。本文将由三部分组成:正文第一部分将对乐曲的创作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叙述,同时结合该背景对乐曲的曲式结构进一步分析;...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骊山池影》的背景探索及乐曲构造
一、与乐曲相关的历史背景概述
二、《骊山池影》的乐曲构造
第二章 《骊山池影》作者的实地采访与调研
一、乐曲作者谈《骊山池影》的创作之路
二、关于作曲家本人对乐曲的音乐审美之见解
第三章 《骊山池影》中的美学成分及个案阐释
一、乐曲在中西音乐美学他律论视阈下的典型表现
(一)乐曲在中国音乐美学他律论中的特征体现
(二)乐曲在西方音乐美学他律论下的特征体现
二、基于他律论对乐曲的分析与思考
(一)第一乐章——《华清泉思》
(二)第二乐章——《骊苑沧桑》
(三)第三乐章——《骊宫佚事》
(四)尾声——《池映松峦》
三、音乐美学他律论对于演奏者的美感体验及艺术价值
结语
附录
注释引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杨贵妃与古代音乐的发展[J]. 陈缨. 当代音乐. 2018(06)
[2]论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J]. 洪雅楠. 歌海. 2011(01)
[3]从音乐表演的角度看音乐的他律性——音乐表演与情感的关系[J]. 王珊. 邢台学院学报. 2008(02)
[4]技术重构——析扬琴演奏中技术的美学要求[J]. 刘娜. 乐器. 2007(10)
[5]扬琴演奏中的美学追求[J]. 马昭艳.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7(02)
[6]论“他律”与“自律”之悖论——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J]. 张承龙.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06)
[7]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 于润洋. 人民音乐. 1980(11)
博士论文
[1]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 李姝.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美学关键词研究[D]. 杨倩婧.浙江师范大学 2016
[2]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D]. 杨洋.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比较研究[D]. 刘庆.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论白居易音乐诗及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D]. 陈智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D]. 张觅.中央音乐学院 2012
[6]《声无哀乐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性研究[D]. 田旭.上海师范大学 2010
[7]《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 徐丹.湖南大学 2009
[8]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D]. 刘晓鸿.厦门大学 2008
[9]试论中国扬琴作品的音乐形象[D]. 张馨.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论《乐记》的音乐美学[D]. 易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6582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骊山池影》的背景探索及乐曲构造
一、与乐曲相关的历史背景概述
二、《骊山池影》的乐曲构造
第二章 《骊山池影》作者的实地采访与调研
一、乐曲作者谈《骊山池影》的创作之路
二、关于作曲家本人对乐曲的音乐审美之见解
第三章 《骊山池影》中的美学成分及个案阐释
一、乐曲在中西音乐美学他律论视阈下的典型表现
(一)乐曲在中国音乐美学他律论中的特征体现
(二)乐曲在西方音乐美学他律论下的特征体现
二、基于他律论对乐曲的分析与思考
(一)第一乐章——《华清泉思》
(二)第二乐章——《骊苑沧桑》
(三)第三乐章——《骊宫佚事》
(四)尾声——《池映松峦》
三、音乐美学他律论对于演奏者的美感体验及艺术价值
结语
附录
注释引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杨贵妃与古代音乐的发展[J]. 陈缨. 当代音乐. 2018(06)
[2]论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J]. 洪雅楠. 歌海. 2011(01)
[3]从音乐表演的角度看音乐的他律性——音乐表演与情感的关系[J]. 王珊. 邢台学院学报. 2008(02)
[4]技术重构——析扬琴演奏中技术的美学要求[J]. 刘娜. 乐器. 2007(10)
[5]扬琴演奏中的美学追求[J]. 马昭艳.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7(02)
[6]论“他律”与“自律”之悖论——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J]. 张承龙.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06)
[7]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 于润洋. 人民音乐. 1980(11)
博士论文
[1]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 李姝.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美学关键词研究[D]. 杨倩婧.浙江师范大学 2016
[2]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D]. 杨洋.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比较研究[D]. 刘庆.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论白居易音乐诗及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D]. 陈智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D]. 张觅.中央音乐学院 2012
[6]《声无哀乐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性研究[D]. 田旭.上海师范大学 2010
[7]《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 徐丹.湖南大学 2009
[8]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D]. 刘晓鸿.厦门大学 2008
[9]试论中国扬琴作品的音乐形象[D]. 张馨.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论《乐记》的音乐美学[D]. 易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6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7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