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1 09:11
仪式音声属佛教"五明"中的"声明",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社会教化之功能,在维系乡土社会秩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和合人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瑜伽焰口仪式音声,可洞悉仪式音声表演中隐含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认知佛教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分析仪式音声表演中两性身份结构、社会地位与仪式音声之间的互动关系,可揭示其隐喻的文化认同、思想观念、心理特质、反结构与阈限期等问题,试图厘清社会性别、权力、仪式表演和文化观念四者在仪式音声中的结构关系,探究仪式音声中潜藏的社会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女性与仪式音声
二、仪式音声中的两性结构与文化隐喻
(一)文化认同
(二)反结构与阈限期
三、女性文化认同对仪式音声的影响
(一)阴柔美
(二)含蓄美
(三)恬淡美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J]. 胡晓东. 民族艺术. 2017(01)
[2]巴渝地区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类型与结构——以重庆罗汉寺为例[J]. 胡晓东. 中国音乐. 2017(01)
[3]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 胡晓东.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2)
[4]海外民族音乐学视野下“音乐与认同”研究[J]. 魏琳琳. 民族艺术. 2015(05)
[5]佛乐分类新论——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 胡晓东. 音乐研究. 2014(02)
[6]甲骨文女部字与女性角色变迁探析[J]. 谷丽娟. 榆林学院学报. 2012(01)
[7]文化认同——音乐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J]. 胡斌.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8]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J]. 项阳. 文艺研究. 2007(10)
[9]“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J]. 项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01)
[10]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J]. 项阳. 中国音乐. 2006(04)
硕士论文
[1]女性宗教认同研究[D]. 李瑾瑾.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7798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女性与仪式音声
二、仪式音声中的两性结构与文化隐喻
(一)文化认同
(二)反结构与阈限期
三、女性文化认同对仪式音声的影响
(一)阴柔美
(二)含蓄美
(三)恬淡美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J]. 胡晓东. 民族艺术. 2017(01)
[2]巴渝地区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类型与结构——以重庆罗汉寺为例[J]. 胡晓东. 中国音乐. 2017(01)
[3]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 胡晓东.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2)
[4]海外民族音乐学视野下“音乐与认同”研究[J]. 魏琳琳. 民族艺术. 2015(05)
[5]佛乐分类新论——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 胡晓东. 音乐研究. 2014(02)
[6]甲骨文女部字与女性角色变迁探析[J]. 谷丽娟. 榆林学院学报. 2012(01)
[7]文化认同——音乐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J]. 胡斌.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8]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J]. 项阳. 文艺研究. 2007(10)
[9]“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J]. 项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01)
[10]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J]. 项阳. 中国音乐. 2006(04)
硕士论文
[1]女性宗教认同研究[D]. 李瑾瑾.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7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7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