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月光近,月亮远》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实践

发布时间:2021-07-12 19:32
  《月光近,月亮远》是一首由方石作曲、袁晶作词的艺术歌曲,其优美的旋律与凄美的歌词赋予了此曲独特的意境美,映衬出战争残酷、家园不复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反对战争的情感。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学习了这首歌曲,并在第一场硕士音乐会中演唱了该曲,此论文是针对在学习演唱该作品过程中遇见的种种问题而展开的思考与分析。笔者通过观摩优秀民族歌唱家的视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导师的演唱指导与自身练习揣摩,分别从歌曲《月光近,月亮远》的作品背景、音乐特点、本人音乐会中的演唱实践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通过对《月光近,月亮远》的研究,不仅便于自己深入理解原作,更好地演绎歌曲,也希望此文能为其他演唱这首歌曲的歌唱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月光近,月亮远》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实践


A乐段(9-19)为4+4的方整乐段,反复一次,两乐句是同头异尾的关系

乐段,旋律,小调,高潮


硕士学位论文12图2-3在两小节的连接时(20-21),伴奏织体从之前舒展柔和的分解和弦转为有力的柱式和弦,音符改为时值更短的十六分音符,使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暗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为B段的引入做好了气氛的渲染。B段(22-29)是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中部,其在织体、节奏、调性等与A段相比已有了明显变化,但速度保持原速,是同头异尾的平行乐段。此乐段转入g小调,主旋律的音高转低,多用铿锵有力的二八节奏型,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钢琴伴奏运用快速分解的十六分音符,让音乐连绵起伏不断推进,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又给涌动的旋律增添了颗粒感,与主旋律的节奏达成一致,最终使音乐呈现出汹涌澎湃之感。“不知何谓美丽的结果”一句中,“美丽”二字作七度跳进,将旋律推至高点,最后以g小调属和弦结束,形成不完满感。伴奏旋律左右手反向进行,为高潮的出现做好了层层铺垫。图2-4C乐段(30-39)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旋律从g小调转为了G大调,气势磅礴,代表着从回忆里清醒了过来。它与B段的紧凑低昂产生了强烈对比,主旋律音区多在小字二组,伴奏再次重现了引子部分的三连音,但织体从分解和弦改为

状态图,分解和弦,暴风雨,歌曲


《月光近,月亮远》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实践13了密集排列的柱式和弦,齐整的音效加宽了音乐的厚度,有利于唱出月光看似唾手可及,实际却如镜花水月般空幻缥缈的呐喊悲痛之情。最后,乐段停留在完满终止的主三和弦上,暗示暴风雨后终会迎来平静。图2-5两小节的连接(40-41)采用琶音与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使歌曲又回到静谧的状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暴风雨后的宁静做好铺垫。在尾声中(42-48),作曲家再次运用转调手法,将旋律由G大调转为同名g小调,色彩由温暖明亮转为忧郁柔和,具有小调特征的三连音轮流在左右手交替呼应,是对前奏部分的再现,营造了静谧忧郁的氛围,暗示呐喊过后,仍要直视家园不复的残酷现实。乐段最终结束于同名大调G大调的主和弦,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完满结束感,且具有大调明亮温暖的色彩,寄意着美好的期望与生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以《红旗颂》为例[J]. 郑小敏.  黄河之声. 2019(16)
[2]浅谈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J]. 段琦薇.  北方音乐. 2019(05)
[3]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合作艺术[J]. 赵洪艳.  黄河之声. 2018(24)
[4]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与吐字的思考[J]. 雷鹏伟.  戏剧之家. 2019(01)
[5]轻拂休止符的神秘面纱——浅谈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处理[J]. 顾亚珠.  北方音乐. 2018(11)
[6]浅析歌曲的意境之美[J]. 刘小龙.  艺术评鉴. 2017(11)
[7]论“弱起”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主导作用[J]. 莫大尼.  音乐创作. 2016(09)
[8]歌唱者舞台心理素质的培养[J]. 李抒丹.  当代音乐. 2016(11)
[9]中国艺术歌曲的意境美[J]. 赵续亮.  北方音乐. 2016(09)
[10]浅谈休止符在音乐中的魅力[J]. 段菲.  音乐时空. 2015(23)

硕士论文
[1]论方石艺术歌曲《月光近,月亮远》的音乐及演唱实践研究分析[D]. 刘洪钰.云南艺术学院 2017
[2]艺术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实践与思考[D]. 王桢.辽宁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0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80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