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涅格管弦乐作品《橄榄球》创作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9:32
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是一名瑞士籍法国著名作曲家,以新古典主义流派的“法国六人团”成员身份被历史记载。奥涅格一生创作的多部管弦乐作品流传于世,无一不蕴含精致的创作技法与丰富的戏剧冲突,其中不仅得益于早期受过的德奥音乐教育,而且得益于用音响手段表达视觉形象的新颖创作见解。与法国印象派著名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相比,奥涅格摒弃朦胧飘渺的风格,用明朗、纯净的音乐语言将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音画。管弦乐作品《橄榄球》问世于1928年,展现的是一场激烈的橄榄球比赛。通过这部作品,成功见证了联觉心理机制的运用以及传统创作技法的突破。联觉,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联系运动,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根据这部作品的表达初衷,体现为视觉与听觉的相互转换——用音响手段表达一场激烈的橄榄球比赛,囊括了作品构思、主题设计、音响布局三大方面。奥涅格在学生时期曾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他通过以往的参赛经历而提炼出最典型的感性特征,从中汲取构思以及主题设计的灵感;在音响布局中,通过听觉紧张度连贯对比激活视觉想象,吻合了奥涅格营造的热烈比赛气氛。传统创作技法的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所示,副部与主部主题在曲中担任了主要段落的陈述
分裂变体如图2-4所示,分裂与变体中的被圈出的音程皆为大跳音程,体现了它与主题主题材料的紧密联系。2.副题如图2-5所示,副题的原貌同样具有鲜明的调性,它的鲜明特征在于分解和弦的形式,在首次原貌呈现之后,“分解和弦”乐汇将作为变体中的继承对象。变化种类样式复调化移调分裂如图2-6所示,副题的变化形式加入了复调织体形式。结合总布局图2-4,发现它的变化程度由浅入深,暗示了副题在曲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直至再现部以完全分裂的均匀音型出现。(二)五个辅助动机作为居于次要地位的五个辅助动机,它们在曲中担任引子、过渡的附属结构填充。16
1.柱式和弦形式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如图3-6所示,这类型的织体形式与纵向的和弦结构有紧密的关联。首先,以不规则和弦结构为织体加工对象;其次,采用柱式织体,展现整齐有力的音响效果。2.分解琶音形式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其一,如图3-7所示,这类型的织体形式同样与纵向的和弦结构存在紧密的关联。首先,两组和弦都以不规则和弦结构为织体加工对象;其次,采用成分音交替出现的形式构成分解琶音。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其二,如图3-8所示,采用规则叠置结构中的大三和弦,在织体中以大跳音程和缺少三音的形式出现,勾勒出粗犷的旋律线条。3.复调片段乐曲采用的模仿形式织体,是以横向的空间构造手段开启我们的听觉体验。在音响瞬间形成的过程中,也会融合成或高或低的协和程度。因此,调性色彩是否在先行声部与模仿声部之间得到统一,是我们在复调片段中寻求和声协和程度的有力依据。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涅格的五部交响曲(上)[J]. 高为杰. 音乐爱好者. 2005(03)
[2]奥涅格的美学观和风格特点[J]. 利·格·拉波尔特,罗秉康. 中国音乐学. 1990(03)
[3]论边缘曲式(一)[J]. 杨儒怀.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6(01)
[4]萨蒂和“六人团”[J]. 钟子林. 人民音乐. 1982(11)
本文编号:3293449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所示,副部与主部主题在曲中担任了主要段落的陈述
分裂变体如图2-4所示,分裂与变体中的被圈出的音程皆为大跳音程,体现了它与主题主题材料的紧密联系。2.副题如图2-5所示,副题的原貌同样具有鲜明的调性,它的鲜明特征在于分解和弦的形式,在首次原貌呈现之后,“分解和弦”乐汇将作为变体中的继承对象。变化种类样式复调化移调分裂如图2-6所示,副题的变化形式加入了复调织体形式。结合总布局图2-4,发现它的变化程度由浅入深,暗示了副题在曲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直至再现部以完全分裂的均匀音型出现。(二)五个辅助动机作为居于次要地位的五个辅助动机,它们在曲中担任引子、过渡的附属结构填充。16
1.柱式和弦形式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如图3-6所示,这类型的织体形式与纵向的和弦结构有紧密的关联。首先,以不规则和弦结构为织体加工对象;其次,采用柱式织体,展现整齐有力的音响效果。2.分解琶音形式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其一,如图3-7所示,这类型的织体形式同样与纵向的和弦结构存在紧密的关联。首先,两组和弦都以不规则和弦结构为织体加工对象;其次,采用成分音交替出现的形式构成分解琶音。和弦结构织体形式其二,如图3-8所示,采用规则叠置结构中的大三和弦,在织体中以大跳音程和缺少三音的形式出现,勾勒出粗犷的旋律线条。3.复调片段乐曲采用的模仿形式织体,是以横向的空间构造手段开启我们的听觉体验。在音响瞬间形成的过程中,也会融合成或高或低的协和程度。因此,调性色彩是否在先行声部与模仿声部之间得到统一,是我们在复调片段中寻求和声协和程度的有力依据。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涅格的五部交响曲(上)[J]. 高为杰. 音乐爱好者. 2005(03)
[2]奥涅格的美学观和风格特点[J]. 利·格·拉波尔特,罗秉康. 中国音乐学. 1990(03)
[3]论边缘曲式(一)[J]. 杨儒怀.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6(01)
[4]萨蒂和“六人团”[J]. 钟子林. 人民音乐. 1982(11)
本文编号:3293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9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