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乐师顿仁与曲家何良俊交游考
发布时间:2021-08-09 15:44
活跃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琵琶乐师顿仁,被学者称为"戏曲史上乐师见诸文献记载的第一人",他原在南教坊,正德南巡时入宫供奉,擅长北曲,并随驾至北京习得金元杂剧,晚年被何良俊聘为家班乐师,其后人亦为曲艺优伶。他推崇金元杂剧,对南北曲谱、字音、配器等皆颇有见解,相关论述见载于《四友斋丛说·词曲》并多被引述。明清易代以后,顿仁作为正德南巡的象征符号之一,成为文人诗文中凭吊前朝的悲剧意象。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顿仁的北曲传演
二、顿仁与何良俊的曲学理论
三、顿仁与何良俊的家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以《北西厢》工尺谱为例[J]. 毋丹. 文化遗产. 2018(04)
[2]何良俊的戏曲批评与其“文统观”[J]. 陈维昭. 文学遗产. 2013(03)
[3]“入弦索”与“以曲律词”——兼论明代中晚期曲学理论的“文本位”倾向[J]. 陈文革. 音乐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332346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顿仁的北曲传演
二、顿仁与何良俊的曲学理论
三、顿仁与何良俊的家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以《北西厢》工尺谱为例[J]. 毋丹. 文化遗产. 2018(04)
[2]何良俊的戏曲批评与其“文统观”[J]. 陈维昭. 文学遗产. 2013(03)
[3]“入弦索”与“以曲律词”——兼论明代中晚期曲学理论的“文本位”倾向[J]. 陈文革. 音乐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332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3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