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卡契尼《圣母颂》演唱版本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9:41
  朱里奥·卡契尼(Giulio Caccini.1551—1618年)是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早期的意大利作曲家、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创作发行《新音乐》声乐曲集。而且他还是歌剧和美声唱法的创始人之一,美声唱法初期有影响的声乐教育家,对于声乐有着深刻的造诣,为歌剧这一体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新音乐》序言中最早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声乐理论。本文挑选卡契尼《圣母颂》这首作品,分析比较三位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维托里奥、杨阳的不同演唱版本。从他们演唱的速度、呼吸控制、声音强弱、声音色彩、情感处理等方面发掘演唱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加以分析这种差异与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关系。在此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专业特点,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演唱与教学。 

【文章来源】: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卡契尼《圣母颂》演唱版本分析研究


波切利演唱版本

版本,音节,音乐,语言


22是双音节词[a:ve],它的重读音节在第一个音节[a]上,“Maria”是多音节词[ma-ri-a],它的重读音节在倒数第二个音节[ri]上。三位歌唱家出生在不同的地域,多多少少会有些许文化差异。但在演唱这首《圣母颂》时,歌唱语言逻辑的表达并没有差异,将歌唱语言规律与音乐思想统一。正如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所说的:“音乐于词的统一,应该作为表现内容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方法。”2正确的语言逻辑,使三位歌唱家所演唱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演唱规律,在每一个乐句结束演唱前出现语句渐弱的演唱处理。这是语言逻辑的表达需要,也是音乐中句子美感表达的需要,使他们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一、A段中第一句三个演唱版本比较。图1波切利演唱版本图2维托里奥演唱版本2肖伟.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地位[J].艺术研究,2005-06-25

版本,力度


23图3杨阳演唱版本由以上图1、图2、图3黑色阴影所示,三个版本在演唱第一乐句时,存在相同的力度变化趋势,。三个版本的第一个乐句演唱起音,由最弱的力度状态向前渐强发展,乐句在中间力度阴影达最强,在乐句的末尾力度减弱。由“弱—强—弱”的句子贯穿整首作品的演唱。特别是第一个乐句a元音的弱音演唱,三位歌唱家都采用混入假声的发声状态。朦胧的声音使乐句充满了真挚的、深沉的情感。这也充分说明这个歌唱家们演唱这首作品的规律特点。第三节三位歌唱演唱个性分析一、再现段中二度创作处理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声乐作品《新音乐》的演唱技巧探究[J]. 胡珅.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
[2]刍议卡契尼之《圣母颂》[J]. 于佳佳.  知音励志. 2016(21)
[3]卡契尼《圣母颂》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分析[J]. 刁刻.  大众文艺. 2015(16)
[4]卡契尼与他的“新音乐”[J]. 王志鹏.  艺术教育. 2015(03)
[5]卡契尼《圣母颂》(Ave Maria)的声乐教学探讨[J]. 王茁.  音乐时空. 2014(08)
[6]宗教题材声乐作品在欧洲传统声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J]. 王冬弘.  大舞台. 2012(09)
[7]二度创作的多重含义: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再思考[J]. 叶文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8]《新音乐》序言[J]. 朱利奥·卡契尼,贾棣然.  音乐研究. 2010(02)
[9]音乐表演的本质在于“二度创造”吗?——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中的一点反思[J]. 吴慧娟.  人民音乐. 2009(01)
[10]从接受美学视角审视音乐的再创造活动[J]. 李首明.  艺术百家. 2007(02)

硕士论文
[1]四首〈圣母颂〉的对比分析及教学意义[D]. 王秋紫.武汉音乐学院 2018
[2]艺术歌曲“圣母颂”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洪筱.江南大学 2016
[3]艺术歌曲《圣母颂》的风格与演唱特点分析[D]. 马伊莎.东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5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5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