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7:24

  本文关键词: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西麟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多部交响曲、交响组曲、交响合唱、协奏曲、交响序曲、室内乐等都显示了其作品中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多方面的高度统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始于1984年,中间停顿,又于1999年至2000年期间创作并最终完成。该作品具有与作者本人的大型交响曲所不同的创作课题:将民间音乐语言与交响乐形式、传统及现代的各种作曲技术、原则相结合,使之交响化并且现代化。从而作出在美学上远不同于原始民间音乐的新创作。早在王西麟写作其成名作《云南音诗》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实践。然而,随着作曲家14年下放山西的苦难经历同时大量接触了山西民间音乐,以及之后多年来艺术视野、技术手法的不断拓展和作者个人的执着探索。在这一课题上,作曲家便获得了更丰厚的积累,以及同时迎来了创作观念、美学观念等一系列变化。本文以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本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作品的音乐语言、曲式、织体、音高组织、复调、音色-音响等各个技术层面的分析,探究作品的纵、横结构,揭示本作品创作中的音乐语言特征、重要的创作技术特征,阐释其作曲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关联性,总结其创作的个性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其美学追求、创作思想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王西麟 小提琴协奏曲 作曲技术 交响性 民间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2.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关于作品及作曲家10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12
  • 1.5 研究的创新性12-13
  • 第二章 “建筑”的横向结构——作品曲式结构分析综述13-20
  • 2.1 作品的曲式结构13-18
  • 2.1.1 《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13-15
  • 2.1.2 《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帕萨卡利亚15-17
  • 2.1.3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乐队托卡塔17-18
  • 2.2 曲式结构综述18-20
  • 第三章 “建筑”的局部纵、横结构——作品织体结构综述20-22
  • 3.1 织体结构类型及构成方式20-22
  • 3.1.1 线式织体结构20
  • 3.1.2 模仿式网状织体20
  • 3.1.3 模仿式阶梯状与倒阶梯状织体20-21
  • 3.1.4 分层组块式结构21-22
  • 第四章 “营造法式”——作品的重要创作技法研究兼谈其传承与创新22-66
  • 4.1 节奏技术22-28
  • 4.1.1 数控式节奏22-26
  • 4.1.2 循环节奏组模式26-27
  • 4.1.3 变化的律动——非方整划分节奏、变节拍及重音移位27-28
  • 4.2 音高组织技术28-53
  • 4.2.1 分组化十二音技术28-43
  • 4.2.2 序列技术43-44
  • 4.2.3 五声纵合性和弦结构44
  • 4.2.4 动态音块技术44-49
  • 4.2.5 复合和声结构49-50
  • 4.2.6 传统和弦结构50
  • 4.2.7 平行和声序进50-52
  • 4.2.8 连续级进式和声序进52
  • 4.2.9 音级集合分析方法的观察52-53
  • 4.3 复调技法53-62
  • 4.3.1 模仿复调53-57
  • 4.3.2 节奏对位技术57-58
  • 4.3.3 节拍对位——复节拍复调结构58-59
  • 4.3.4 微复调技术59-61
  • 4.3.5 复调音层结构61-62
  • 4.4 偶然音乐技法62-66
  • 第五章 作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66-68
  • 5.1 作品的音响强度起伏66-68
  • 5.1.1 《第一乐章》的音响强度起伏66
  • 5.1.2 《第二乐章》的音响强度起伏66-67
  • 5.1.3 《第三乐章》的音响强度起伏67-68
  • 第六章 作品的综合思考及评述68-71
  • 6.1 作品的创作观念与美学特征68-69
  • 6.2 在作者个人创作中的纵向比较69-70
  • 6.3 在同类作品中的比较论述70-71
  • 参考文献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4-75
  • 承诺书75-7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娅;;分析谢德林现代复调作品——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第二首a小调赋格曲[J];大舞台;2011年12期

2 宁慧超;;巴赫、肖邦、肖斯塔科维奇三首a小调赋格音乐形式比较分析[J];北方音乐;2013年01期

3 俞婕;;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的复调创作技法探析[J];特立学刊;2013年02期

4 王阿丽;;歌剧《大秦灵渠》复调技法研究[J];歌海;2014年02期

5 梅洁;;陈铭志复调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序曲与赋格曲集》为例[J];大舞台;2014年12期

6 田刚;用“现代”阐释传统——贾达群《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思维和技法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赵德义;;赋格结构原则的创新——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赋格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王球;;论施尼特凯多风格复调思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徐昌俊;左延芳;;里盖蒂《永恒之光》中的微复调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龚晓婷;;陈怡四部混合室内乐的复调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怡;浅析《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集》—之第四首《号角》[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3 颜婷婷;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文安;论米约的双钢琴组曲《丑角》[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文琦;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创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晓晓;从卢托斯拉夫斯基的织体音响看其音乐中的结构思维[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7 江茂琳;邹向平三部不同体裁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蕾;斯特拉文斯基多样性音乐特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谢仕美;肖斯塔科维奇的帕萨卡里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蕾;汤姆森《第一弦乐四重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2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