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瑞星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5:13
朴瑞星是著名的朝鲜族第三代作曲家代表之一,国家一级作曲家。他是中国当代一位极富创造力、有影响力的朝鲜族作曲家,他的创作根基牢牢地扎根于朝鲜族音乐之中。朴瑞星一生创作音乐作品300多首(部),其作品曾获吉林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大奖、吉林省多届长白山文艺奖、全国第八届音乐作品(交响乐)创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奖等多项殊荣。本文重点研究朴瑞星歌曲创作的动机来源及特征,包括其歌曲的歌唱性、民族性及时代性特征;旋律风格及发展特征,包括朴瑞星创作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线条特征以及曲式结构的运用等特征;归纳朴瑞星创作歌曲的历史意义具有艺术歌曲性、雅俗共赏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等,以及歌曲对未来朝鲜族歌曲创作发展的提示。通过创作朴瑞星歌曲的音乐本体研究,能够看到朴瑞星歌曲创作思想与创作理念、创作思路及创作方法,以及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歌曲创作所赋予的深远影响。从宏观和微观对朴瑞星歌曲创作进行音乐本体特征研究,将对中国朝鲜族歌曲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它不仅体现在收集和整理前期创作成果的代表性总结,更是为今后中国朝鲜族歌曲创作提供前瞻性、多元性及鲜明的民族性提...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朴瑞星的音乐生平
2.1 朴瑞星的艺术生涯
2.2 朴瑞星的音乐成就
2.3 朴瑞星的创作思维
第三章 朴瑞星歌曲的音乐特征
3.1 动机来源及特征
3.1.1 传统音乐调式调性及音调
3.1.2 传统音乐节奏节拍
3.2 旋律风格特征
3.2.1 歌唱性
3.2.2 民族性
3.2.3 时代性
3.3 旋律发展及特征
3.3.1 旋律线条
3.3.2 调式调性
3.3.3 节奏
3.3.4 和声内涵
3.4 曲式结构的运用及特征
3.4.1 结构内的统一因素
3.4.2 结构内的对比因素
第四章 朴瑞星歌曲的历史意义
4.1 歌曲的艺术性
4.2 雅俗共赏性
4.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朴瑞星获奖作品一览表)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3:谱例1《父亲山 母亲河》
附录4:谱例2《长白别曲》
附录5:谱例3《美丽的天池水》
附录6:谱例4《阿里郎情怀》
附录7:谱例5《故乡的痕迹》
附录8:谱例6《我们的语言 我们的歌》
附录9:谱例7《千年松》
附录10:谱例8《青春圆舞曲》
附录11:谱例9《母亲的模样》
附录12:谱例10《人生就像一条流淌着的河》
附录13:谱例11《山江源》
本文编号:3486649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朴瑞星的音乐生平
2.1 朴瑞星的艺术生涯
2.2 朴瑞星的音乐成就
2.3 朴瑞星的创作思维
第三章 朴瑞星歌曲的音乐特征
3.1 动机来源及特征
3.1.1 传统音乐调式调性及音调
3.1.2 传统音乐节奏节拍
3.2 旋律风格特征
3.2.1 歌唱性
3.2.2 民族性
3.2.3 时代性
3.3 旋律发展及特征
3.3.1 旋律线条
3.3.2 调式调性
3.3.3 节奏
3.3.4 和声内涵
3.4 曲式结构的运用及特征
3.4.1 结构内的统一因素
3.4.2 结构内的对比因素
第四章 朴瑞星歌曲的历史意义
4.1 歌曲的艺术性
4.2 雅俗共赏性
4.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朴瑞星获奖作品一览表)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3:谱例1《父亲山 母亲河》
附录4:谱例2《长白别曲》
附录5:谱例3《美丽的天池水》
附录6:谱例4《阿里郎情怀》
附录7:谱例5《故乡的痕迹》
附录8:谱例6《我们的语言 我们的歌》
附录9:谱例7《千年松》
附录10:谱例8《青春圆舞曲》
附录11:谱例9《母亲的模样》
附录12:谱例10《人生就像一条流淌着的河》
附录13:谱例11《山江源》
本文编号:348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8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