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困境与突围:新媒介环境下民乐创新传播

发布时间:2021-11-21 18:13
  我国传统民乐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下遇到诸多困境,其在现实与影视中反映出了主流民乐文化式微、生存空间狭小、文化认知偏颇、民乐视听单调等现状。但影视新媒介的创新力为民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如电影《闪光少女》将二次元与民乐结合的创新性呈现,电视真人秀对民乐内容的创新,网络新媒体如视频网站、直播网站以及微(短)视频手机应用为民乐的传播提供新型平台。所以,传统民乐突破困境需要增强时代特色、融入消费文化、创新视听感受、拓宽传播渠道以及正确培养受众认知。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困境:民乐在现实与影视中的写照
    (一)文化猎奇冲击:主流民乐文化式微
    (二)生存空间狭小:民乐在影视与现实中的共性
    (三)文化认知偏颇:民乐文化传承的困境
    (四)民乐视听单调:曲目和演奏缺乏创新
二、呈现:新媒介环境下民乐的创新表达
    (一)文化新形式:民乐与二次元碰撞
    (二)视听内容创新:民乐电视真人秀
    (三)网络新媒体:民乐表达新通道
三、突围:民乐传播新路径
    (一)包容外来文化,增强时代特色
    (二)融入消费文化,迎合青春口味
    (三)告别陈旧单一,创新视听感受
    (四)紧抓新媒介特性,拓宽传播渠道
    (五)媒介双向涵化,培养受众认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为纪念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而作[J]. 王杰,王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黄河大合唱》传奇[J]. 张安东.  人民音乐. 2019(04)
[3]为救亡而歌唱——抗战救亡歌咏运动述评[J]. 曹莹莹.  艺术评论. 2016(02)
[4]新媒体用户:更主动还是更被动[J]. 彭兰.  当代传播. 2015(05)
[5]融合与激变:视听时代的文化转型[J]. 庞井君.  现代出版. 2014(02)
[6]陕甘宁边区音乐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1938—1942)[J]. 陈宗花.  音乐研究. 2013(06)
[7]《黄河大合唱》的经典化研究[J]. 陈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
[8]从《黄河大合唱》和《第一交响乐》谈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创作观[J]. 李灿旭.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6)
[9]《黄河大合唱》在海外华人音乐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 周广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1)
[10]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J]. 陆铿荣,左超英.  音乐研究. 2001(02)

硕士论文
[1]冼星海三首不同时期抗战声乐作品音乐与演唱探析[D]. 黄斯绮.广西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9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509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