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中国声乐“字腔相协”的探索之路

发布时间:2021-11-24 09:09
  "字""腔"是歌唱的两翼。"腔"是中国音乐美的体现和音乐结构框架原则。中国声乐从宋代"腔"萌芽,经历了现代中国声乐"先字后腔"的"字正腔圆"阶段,以及"先腔后字""腔圆字正"的艺术理论实践过程;表明了声乐实践中"字腔"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多种表达和不同的侧重,它们以"字腔"关系为表象,呈现的是不同时代"人声美"观念影响下人们"歌唱行为"的变迁。"字腔谐协"既是人声艺术探索过程,又表征着中国声乐文化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中国传统唱论中的“字腔”之路
    (一)从“声”至“腔”
    (二)“先字后腔”的美学和实践
二、美声中国化的“字腔”探索
三、现代民族声乐阶段的字腔探索
    (一)现代民族声乐初期对传统“字正腔圆”的承续
        1. 各音乐学院早期民族声乐的字腔之路
        2. 从“腔”至“声”
    (二)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时期的“腔圆字正”
        1.重新界定的“腔”概念
        2.“腔圆字正”的现代民族声乐教学和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吴锡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2]郭兰英歌剧传承教学探微[J]. 黄俊兰.  中国音乐. 2018(06)
[3]也论“以字行腔”[J]. 吴红歌.  音乐研究. 2017(04)
[4]“以腔行字”与“依字行腔”——以蒙古族民歌为例[J]. 姚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5]“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辨析[J]. 陈新凤,吴浩琼.  音乐研究. 2017(02)
[6]“以字行腔”与“腔领字行”在声乐演唱实践中的应用[J]. 雷晓兰.  音乐创作. 2015(01)
[7]“歌永言”,我国(汉族)歌唱的特征——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读后[J]. 洛地.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1(03)
[8]“以腔行字”能与“以字行腔”相提并论吗?——经典民族声乐规范不容颠覆[J]. 张清华,张翼飞.  歌唱艺术. 2011(05)
[9]浅谈山歌剧表演的字正腔圆与演唱方法[J]. 古艳.  大舞台. 2011(01)
[10]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 张旭东.  人民音乐. 2010(01)



本文编号:3515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515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