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观念、困局与趋向
发布时间:2021-11-25 15:0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六个层面的思想观念变迁:1949—1976年,呈现为美育哲学观的建立与消亡两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素质哲学观的学科知识中心和审美素质论两个层面;21世纪课程改革以来,走向了树人哲学观的审美核心和学科核心素养两个层面。哲学观念的嬗变,在学科发展进程中,引发了当代研究的三大困局,表现在如何对待哲学研究中的中外哲学观、学科内部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关系三个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建构中国气象、气派、气质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70年哲学观的嬗变
(一)社会功能本位的美育哲学观
(二)学科知识本位的素质哲学观
(三)能力素养本位的树人哲学观
二、当前现状、困局与建议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
(二)困局与建议
1. 困局一—处理中外哲学观的关系,即如何解决中国音乐教育哲学与外来哲学关系的问题
2. 困局二—处理学科内部关系,即如何解决中国音乐教育哲学内部自身学科体系融合构建问题
3. 困局三—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即如何解决理论指导实践,及其在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问题
三、发展趋向展望
(一)趋向一:中国气派
(二)趋向二:世界眼光
(三)趋向三: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教育观变革的回顾与反思[J]. 项贤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 管建华. 中国音乐. 2005(04)
[3]后哲学文化与音乐教育文化哲学[J]. 管建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03)
[4]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J]. 廖家骅. 音乐研究. 1992(01)
[5]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J]. 李焕之. 人民音乐. 1951(01)
本文编号:3518383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70年哲学观的嬗变
(一)社会功能本位的美育哲学观
(二)学科知识本位的素质哲学观
(三)能力素养本位的树人哲学观
二、当前现状、困局与建议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
(二)困局与建议
1. 困局一—处理中外哲学观的关系,即如何解决中国音乐教育哲学与外来哲学关系的问题
2. 困局二—处理学科内部关系,即如何解决中国音乐教育哲学内部自身学科体系融合构建问题
3. 困局三—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即如何解决理论指导实践,及其在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问题
三、发展趋向展望
(一)趋向一:中国气派
(二)趋向二:世界眼光
(三)趋向三: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教育观变革的回顾与反思[J]. 项贤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 管建华. 中国音乐. 2005(04)
[3]后哲学文化与音乐教育文化哲学[J]. 管建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03)
[4]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J]. 廖家骅. 音乐研究. 1992(01)
[5]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J]. 李焕之. 人民音乐. 1951(01)
本文编号:3518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51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