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共生、共存——对审美体验、形式主义及音乐教育融合观的认识与理解
发布时间:2022-10-29 16:15
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著颇丰,研究范围涉及音乐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并以国际化视野阐释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其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1989年第2版)一书对中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雷默在书中立足于美学理论中的思辨主义、形式主义、绝对表现主义,分析了为何需要音乐教育的哲学,以及音乐教育需要何种哲学。而在之后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3版)中,基于前书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定了对音乐教育哲学中不同观点的融合理念。文章将通过雷默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对思辨主义、绝对主义和绝对表现主义的认知,探寻音乐教育中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含义,引发对音乐教育理论的深入思考和辨析。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哲学之于音乐教育
(一)为什么要有音乐教育的哲学
(二)音乐教育需要怎样的哲学
(三)哲学的局限性
三、审美体验———音乐的工具性价值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思辨主义
(二)思辨主义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影响
(三)音乐教育中的思辨主义
四、形式主义———音乐的本体性价值
(一)重视“形式”的绝对主义
(二)音乐教育中的绝对主义
五、融合主义———音乐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共生、共存
(一)绝对表现主义
(二)音乐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共生、共存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更新与坚守—《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中译本)研究[D]. 朱淼.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8013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哲学之于音乐教育
(一)为什么要有音乐教育的哲学
(二)音乐教育需要怎样的哲学
(三)哲学的局限性
三、审美体验———音乐的工具性价值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思辨主义
(二)思辨主义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影响
(三)音乐教育中的思辨主义
四、形式主义———音乐的本体性价值
(一)重视“形式”的绝对主义
(二)音乐教育中的绝对主义
五、融合主义———音乐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共生、共存
(一)绝对表现主义
(二)音乐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共生、共存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更新与坚守—《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中译本)研究[D]. 朱淼.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8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69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