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魔法与“力量”驱动—论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
本文关键词:“色彩”魔法与“力量”驱动—论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
更多相关文章: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音色变奏 配器手法
【摘要】:本文主要以拉威尔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配器手法上的技巧进行研究。通过了解这首作品在配器手法方面的创作特色来学习作曲家高超精湛的配器技巧。众所周知,主题与节奏的重复是《波莱罗舞曲》最重要的特质,而本文就针对这一特质阐述了作曲家是如何通过发挥乐器的自身性能和乐器之间的结合,使原本不断重复的相对固定的两个主题产生千变万化的音响色彩。通过对《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研究,笔者发现音色与力度的变化从始至终一直持续于作品当中。无论是主题旋律的呈示,还是各乐器的引入,以及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音色与力度不断的变化与推进,使整首乐曲有了更高的艺术层次。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音色变奏 配器手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章 拉威尔与《波莱罗舞曲》9-14
- 第一节 拉威尔的生平9
- 第二节 拉威尔的主要代表作品9-10
- 第三节 《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10
- 第四节 《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10-14
- 一、独特的节奏音型11-12
- 二、新颖的旋律曲调12-13
- 三、丰富的西班牙音乐素材13
- 四、巧妙的音色布局13-14
- 第二章《波莱罗舞曲》中各乐器组的运用14-30
- 第一节 木管乐器组15-20
- 一、演奏旋律部分15-19
- 二、充当背景节奏19
- 三、和声填充层19-20
- 第二节 弦乐器组20-24
- 一、演奏主题旋律20-22
- 二、充当背景节奏22
- 三、担任和声填充层22-24
- 第三节 铜管乐器组24-27
- 一、演奏主题旋律24-25
- 二、与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的混合音色25-27
- 三、充当背景节奏27
- 第四节 打击乐器组27-28
- 第五节 色彩性乐器组28-30
- 第三章《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30-68
- 第一节 乐队的编制30-31
- 第二节 两个主题的音色变奏31-65
- 一、主题呈示的配器分析33-39
- 二、变奏一39-44
- 三、变奏二44-51
- 四、变奏三51-59
- 五、变奏四59-65
- 第三节 渐强的配器思维65-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家齐;;波莱罗舞曲——管弦乐魔术师拉威尔的巅峰之作[J];世界文化;2006年01期
2 刘丽娜;;音乐作品的节奏思维初探——兼论《波莱罗舞曲》中的节奏构成及其表现[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3 贾巍;;《波莱罗舞曲》总谱图表分析与配器研究[J];齐鲁艺苑;2014年03期
4 于季芳;;拉威尔著名作品赏析——《波莱罗舞曲》[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5 麻峰;;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配器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12年01期
6 裘伟;;拉威尔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7 常爱涛;;芭蕾女孩李月:舞动真实的童话[J];新闻天地;2008年10期
8 小义;;永不停跳的舞步[J];校园歌声;2008年11期
9 王文华;杨逸;;让梦想飞翔[J];下一代;2008年10期
10 卞祖善;北京新年音乐会回顾与期望[J];视听技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迎辉;中芭“芭蕾创意工作坊”温故知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严凌;交响乐团,黄石又一张文化名片[N];黄石日报;2010年
3 沈大力;“波希米亚”意象文坛幻变[N];文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来;“色彩”魔法与“力量”驱动—论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2 戎涓仁;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于季芳;拉威尔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试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聪;用数字音频手段对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进行音乐分析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2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