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晟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衍变
本文关键词:北宋大晟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衍变
【摘要】:中国和朝鲜两国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交流密切,因此朝鲜大量吸收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建立效仿中国的礼乐制度。从高丽睿宗朝开始引进了北宋的大晟雅乐,并且直接在高丽宫廷仪式中使用了6种大晟雅乐。大晟雅乐原是北宋徽宗时期以魏汉津为首的音乐家制定的,其中包含与皇权等级、宇宙音乐观紧密联系的独特音乐理论,据此确定了黄钟律高和正声、中声二元体系。大晟雅乐传入高丽之后,一直到朝鲜李朝时期,雅乐的形态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高丽时期的雅乐基本上保持了大晟雅乐原本的样态,但高丽末期的内政外交上的动乱导致大量的乐工、乐器散失,出现了乡唐交奏的现象,以致朝鲜李朝不得不重新恢复雅乐。李朝以性理学为治国理念,崇儒抑佛,大量考察中国儒家典籍,完成了雅乐律管、乐器、乐谱的制作,制定了用律用乐规范和登歌、轩架、二舞形态。新制定的雅乐没有继续采用魏汉津“指律”和“正、中声”理论,而是回归到中国的累黍定律,用统一的一种黄钟音高标准演奏雅乐。在雅乐演出的形态上,李朝前期完全运用的中国雅乐系乐器,世祖时期雅乐中吸纳了乡乐和唐乐,到了成宗时期在宗庙上依然运用乡乐性质的雅乐,但在圜丘、社稷、文庙等祭祀仍以中国系雅乐形态为主。在雅乐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了历代音乐家对雅乐的探究成果,同时顺应了朝鲜当时的时代发展要求,但实质都意在力图依据古制恢复中国系统雅乐。本文分三个章节进行论述:一、北宋徽宗时期的大晟雅乐;二、大晟雅乐在高丽的传播与流变;三、15世纪朝鲜宫廷雅乐的新发展以及演变。本篇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多根据《宋史》、《高丽史·乐志》和《朝鲜王朝实录》、《乐学轨范》等典籍资料,通过北宋、高丽朝、朝鲜王朝历时发展脉络梳理,考察大晟雅乐从产生到东传高丽之后在朝鲜的发展流变。并结合社会学、传播学相关知识探究这一变化过程的背后的历史文化动因。
【关键词】:大晟雅乐 朝鲜 传播与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3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3
- 一、研究目的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13-21
- 一、国内研究现状14-20
- 二、国外研究现状20-2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1-23
- 第一章 北宋徽宗时期的大晟雅乐23-57
- 第一节 西周至唐朝雅乐发展历程23-25
- 第二节 北宋太祖至哲宗时期的雅乐25-31
- 一、北宋初期的政治理念25-27
- 二、北宋太祖至哲宗时期雅乐的改革27-31
- 第三节 大晟雅乐产生及特征31-56
- 一、大晟乐的产生背景31-33
- 二、大晟乐的制作过程33-36
- 三、魏汉津的雅乐理论36-46
- 四、雅乐登歌、宫架、二舞46-54
- 五、祭祀各节次用乐54-56
- 第四节 小结56-57
- 第二章 大晟雅乐在高丽的传播与流变57-73
- 第一节 大晟雅乐向高丽的传播与发展57-69
- 一、大晟乐东传高丽的时代背景57-59
- 二、传入高丽的大晟雅乐形态特征59-63
- 三、高丽大晟雅乐登歌、轩架、舞队63-65
- 四、祭祀各节次用乐及乐章65-69
- 第二节 高丽大晟雅乐的衰落与流变69-71
- 第三节 小结71-73
- 第三章 15世纪朝鲜宫廷雅乐的新发展以及演变73-106
- 第一节 朝鲜王朝初到世宗时期雅乐的恢复73-93
- 一、雅乐黄钟律高的制定75-77
- 二、雅乐登歌、轩架用律的整改77-78
- 三、雅乐乐器的制作78-80
- 四、雅乐登歌、轩架、二舞的设置80-84
- 五、雅乐乐谱的编撰84-93
- 第二节 朝鲜世祖至成宗时期雅乐的衍变93-104
- 一、世祖朝的雅乐93-98
- 二、成宗朝雅乐98-104
- 第三节 小结104-106
- 结论106-109
- 参考文献109-114
- 附录一114-115
- 附录二115-117
- 附录三117-119
- 致谢1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成秀;;范镇雅乐观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3年04期
2 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的历史渊源及成因[J];音乐艺术;1993年03期
3 刘勇;唐代到宋代音乐文化的变化是衰退还是转型[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成秀;思想史视域下的北宋雅乐乐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2 徐利华;宋代雅乐乐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婷;中国古代典籍对15世纪朝鲜宫廷仪式音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吴伟;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用韵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3 孙莎;古代朝鲜宫廷音乐机构的形成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4 路佳琳;北宋景yP—嘉yP年间的雅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丽琴;唐代雅乐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聂丛竹;中国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罗琼;宋代郊庙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波;大晟府的音乐与文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萌;大晟府对宋代音乐文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刘媛媛;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839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3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