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种构成理论框架的启迪和运用——袁静芳《乐种学》与我的乐种研究课题
发布时间:2017-09-13 00:49
本文关键词:乐种构成理论框架的启迪和运用——袁静芳《乐种学》与我的乐种研究课题
更多相关文章: 袁静芳 乐种学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摘要】:《乐种学》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的一份贡献。本文以袁静芳《乐种学》的乐种构成理论框架与作者的乐种学研究课题实践为对象,进行贯通式联系和内容结构解读,并对《乐种学》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构建意义,予以判断和评价,认为这一成果是对世界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建设的一份中国经验贡献。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袁静芳 乐种学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乐种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乐种”。器乐“乐种”概念的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音乐调查与研究实践拓展过程之中。当时,戏曲表演艺术领域的“剧种”概念,曲艺表演艺术领域的“曲种”概念,开始在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的剧种和曲种声腔构成收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石根;乐种学小议[J];中国音乐;1990年02期
2 袁静芳;20世纪中国乐种学学科发展回望与跨世纪前瞻[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3 马洁;乐种学研究综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敏;;关于乐种的界定与分类中有关问题的探索[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5 张伯瑜;;论中国传统器乐乐种的内在精神[J];中国音乐;2012年01期
6 董维松;乐种与乐种学刍议[J];中国音乐;1988年03期
7 袁静芳;乐种学导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8 王珂;;江苏民间乐种“泓口丝弦”的传承、保护和创新[J];北方音乐;2014年07期
9 哈斯朝勒;;乐种学研究综述——乐种的界定、分类及其价值意义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17期
10 袁静芳;乐种学构想[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亚茗 刘国贤;广东三大乐种生存堪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t$;民乐创新 从继承开始[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40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4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