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扬琴独奏作品《夏》的本体分析及演奏难点初探
本文关键词:对扬琴独奏作品《夏》的本体分析及演奏难点初探
【摘要】:扬琴独奏作品《夏》是扬琴组曲《四季》之一。扬琴组曲《四季》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黄河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瑟共同创作,《夏》创作于2012年12月。《夏》演奏技术难点丰富是它的特征,曲作者希望扬琴独奏作品《夏》可以在现代扬琴演奏作品中属于演奏技术要求高,挑战难度大的炫技性扬琴作品。《夏》全曲257个小节,分为五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连接部、再现部、尾声。本文将通过三个部分来研究这个作品:第一部分通过对曲作者的采访了解《夏》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通过乐谱分析研究了解《夏》的全曲的结构级和声特点,第三部分将分析《夏》这首作品中的演奏难点。
【关键词】:《夏》 扬琴 炫技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9
- 第一章 扬琴独奏作品《夏》的创作背景9-11
- 一、曲作者介绍9
- 二、简述扬琴组曲《四季》的创作背景9-10
- 三、扬琴独奏作品《夏》的创作背景10-11
- 第二章 扬琴独奏作品《夏》的本体分析11-21
- 一、扬琴作品《夏》的全曲结构11-17
- (一)呈示部(Exp.)12-13
- (二)展开部(D.G.)13-15
- (三)连接部(Re:)15-16
- (四)再现部(Rep.)16
- (五)尾声(Coda.)16-17
- 二、扬琴作品《夏》的和声特点17-21
- (一)不协和音程的运用17-19
- (二)和弦的运用19-21
- 第三章 扬琴独奏作品《夏》的演奏难点与演奏技法21-34
- 一、呈示部(Exp.)21-25
- (一)快速十六分音符演奏21-22
- (二)左竹支手轮音到左右竹交替演奏无痕衔接22-23
- (三)快速三连音齐奏与六连音齐奏23-24
- (四)慢板24-25
- 二、展开部(D.G.)25-29
- 三、连接部(Re:)29-30
- 四、再现部(Rep.)30-31
- 五、尾声(Coda.)31-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滨;简论中国扬琴艺术之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文礼;扬琴演奏“点”“线”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3期
3 项祖华;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人民音乐;2001年06期
4 郑培东;论扬琴竹序及分类设计运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项祖华;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中国音乐;2001年04期
6 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7 林红;扬琴轮音及其艺术应用[J];乐器;2001年01期
8 蒙美嫩;扬琴改革的趋向[J];乐器;2001年12期
9 单红龙;;扬琴发展前沿动态[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蒙美嫩;中国扬琴的发展和改革[J];人民音乐;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邓苏丹;木的琴,让粤升扬琴名扬四海[N];广东科技报;2012年
2 思哲;500多名扬琴专业学生杭州竞技[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胡芳;扬琴还可以这样玩[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林俊卿;扬琴[N];福建日报;2001年
5 陈壮;闲话扬琴[N];江淮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刁艳;扬琴学科建设再受关注[N];音乐周报;2005年
7 王臻青;于海英:提升扬琴音乐意境[N];辽宁日报;2006年
8 邝晴;扬琴上的“西北风”[N];音乐周报;2006年
9 ;《海的遐想》展示民乐完美境界[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悦;刘月宁:小扬琴敲出的“大视野”[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庆;中国新疆扬琴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2 张强;黄河扬琴作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芳;东北扬琴流派的主要特点及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娟;新中国扬琴艺术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王婕;论中国扬琴伴奏艺术[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6 张莉;新疆扬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易先玲;梁瑞华教授扬琴艺术述论[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8 祁琳;扬琴重奏的演奏与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麻文广;近十年来扬琴创作方面的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妲丽娅;内蒙古地区扬琴艺术的历史传承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2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5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