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莫里克歌曲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2:32
本文关键词:沃尔夫《莫里克歌曲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歌曲 沃尔夫 《莫里克歌曲集》 创作风格 和声技法
【摘要】:胡戈·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是19世纪晚期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幼喜欢诗歌,特别注重歌词的文学性,音乐的结构严格按照诗词的分节和重音来划分,以独特的旋律、和声、钢琴伴奏等创作技法来反映诗歌的意境,继承了自舒伯特以来艺术歌曲的传统技法,追寻瓦格纳的创作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特色,赋予了艺术歌曲更高的艺术价值,推进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向20世纪现代艺术歌曲的过渡。创作于1888年的《莫里克歌曲集》是沃尔夫成熟时期的第一部代表作,共53首,大多采用通谱体,曲式自由,说白式的歌唱旋律、复杂多变的伴奏织体,配合大胆丰富的和声语言、频繁的调性转换,极端化地发展传统的创作技法并加以创新,是展现其创作风格与手法的典型作品。本文以沃尔夫的《莫里克歌曲集》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风格特征。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沃尔夫的生平与创作概况。第二章从曲式结构、旋律、速度与节拍、钢琴伴奏等方面对《莫里克歌曲集》的本体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第三章从不协和和弦及和弦外音的大量运用、大小调体现的和声语汇与调性思维特征等方面对《莫里克歌曲集》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总结了沃尔夫对传统艺术歌曲的继承、发展及融合。
【关键词】:艺术歌曲 沃尔夫 《莫里克歌曲集》 创作风格 和声技法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2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6-7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7-11
- 三、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1-12
- 第一章 生平与创作概况12-16
- 第一节 生平及艺术经历12-14
- 一、童年时期(1860-1869年)12
- 二、学校教育(1870-1876年)12-13
- 三、维也纳的生活圈(1877-1903年)13
- 四、前辈的影响13-14
- 第二节 创作背景14-16
- 一、诗人莫里克14
- 二、《莫里克诗集》的题材与特色14-15
- 三、歌曲集的创作与出版15-16
- 第二章 本体分析16-31
- 第一节 曲式结构16-20
- 一、分段式16-18
- 二、通谱体式与自由结构式18-20
- 第二节 旋律20-22
- 一、说白式的歌唱旋律20
- 二、多样化的旋律线条20-22
- 第三节 音域、速度与节拍22-25
- 一、音域22-23
- 二、速度23-24
- 三、节拍24-25
- 第四节 钢琴伴奏的特色25-31
- 一、宽广的音区26-27
- 二、快速的节奏27-28
- 三、生动的后奏28
- 四、模仿乐器音响及人物动作28-30
- 五、交响性的音乐效果30-31
- 第三章 和声语言研究31-49
- 第一节 丰富的和弦材料31-40
- 一、不协和和弦31-36
- 二、增三和弦36-38
- 三、和弦外音38-40
- 第二节 和声语汇的继承与发展40-46
- 一、正格进行与复式正格进行40-41
- 二、变格进行41-42
- 三、终止式42-44
- 四、重复运用的核心语汇44-46
- 第三节 调性特征46-49
- 一、调式交替和弦46
- 二、调性的扩展46-47
- 三、调关系与调性转换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亚男;十九世纪德法意艺术歌曲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8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