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模式对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3:41
本文关键词:旋律模式对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具有其自身的独体魅力。与诗歌、绘画等其它艺术形态相比,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不需要个体对它进行“感性造型”,而是“直观之感"。音乐能影响情绪是毋庸置疑的。音乐是由许许多多的要素组合而成。旋律,作为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与个体情绪的产生又有着何等的联系?音程、调性、轮廓、节奏作为旋律中的重要部分又是否能让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是探索旋律调性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实验二是探索旋律和声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实验三是探索旋律轮廓对情绪反应的影响。三个实验中均通过SAM (Self-Assessment Manikin)情绪量表作为被试情绪测量工具,SAM量表测量法作为一种快速的、用于量化主观情绪状态的方法,是一种非语言图示评定技术。实验一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唤醒度还是在愉悦度上,改变调性对个体的影响都不显著。实验二结果表明:与在聆听单声部旋律的时候相比,被试在聆听加入和声的旋律的时候唤醒度较高;在被试愉悦度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差异依然显著。实验三结果表明:旋律轮廓的走向对被试情绪唤醒度的影响不大。而轮廓向上的旋律更能引发被试愉快的心理体验。
【关键词】:旋律模式 情绪 旋律轮廓 SAM情绪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0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绪论9-11
- 1.1 选题缘由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第2章 影响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其理论11-21
- 2.1 情绪与音乐情绪的界定11-12
- 2.2 音乐诱发情绪的测量方法研究12-14
- 2.2.1 主观报告法12
- 2.2.2 面部表情测量技术12-13
- 2.2.3 心理生理测量13-14
- 2.2.4 中枢神经系统的测量14
- 2.3 音乐诱发情绪的理论模型14-18
- 2.3.1 音乐线索一致性模型15-16
- 2.3.2 音乐期待模型16-17
- 2.3.3 音乐情绪协同化理论17-18
- 2.3.4 多重机制理论18
- 2.3.5 信息加工理论18
- 2.4 影响音乐情绪因素18-21
- 2.4.1 音乐因素18-19
- 2.4.2 个体因素19
- 2.4.3 环境因素19-21
- 第3章 旋律模式及其定义21-33
- 3.1 旋律的定义及其内涵21-23
- 3.2 旋律的相关概念23-29
- 3.2.1 节奏音型23-26
- 3.2.2 线条形态26-29
- 3.2.3 结构布局29
- 3.3 旋律模式的相关概念29-33
- 3.3.1 旋律模式的基本定义29-31
- 3.3.2 旋律模式的识别31-32
- 3.3.3 旋律模式识别系统32
- 3.3.4 旋律模式的操作性定义32-33
- 第4章 旋律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33-63
- 4.1 旋律轮廓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33-41
- 4.1.1 旋律轮廓与视觉的联觉33-34
- 4.1.2 旋律轮廓与记忆34-35
- 4.1.3 旋律轮廓分类35-41
- 4.2 音程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41-55
- 4.2.1 旋律音程42-49
- 4.2.2 和声音程49-55
- 4.3 和声相关研究及其结论55-60
- 4.3.1 古典时期和声的特征与情绪的关系55-57
- 4.3.2 浪漫时期和声的特征与情绪的关系57-58
- 4.3.3 半音化和声特征与情绪的关系58-60
- 4.4 调式调性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60-63
- 4.4.1 调式特征60-61
- 4.4.2 西洋调式61-62
- 4.4.3 中国调式62-63
- 第5章 实验一:旋律调性对情绪反应的影响63-67
- 5.1 问题提出63
- 5.2 实验目的与假设63
- 5.2.1 实验目的63
- 5.2.2 实验假设63
- 5.3 实验设计63
- 5.4 实验程序63-65
- 5.4.1 被试63-64
- 5.4.2 测量工具64
- 5.4.3 实验材料64
- 5.4.4 实验程序64-65
- 5.5 实验结果65
- 5.6 分析与讨论65-67
- 第6章 实验二:旋律和声对情绪反应的影响67-71
- 6.1 问题提出67
- 6.2 实验目的与假设67
- 6.2.1 实验目的67
- 6.2.2 实验假设67
- 6.3 实验设计67-68
- 6.4 实验程序68-69
- 6.4.1 被试68
- 6.4.2 测量工具68
- 6.4.3 实验材料68-69
- 6.4.4 实验程序69
- 6.5 实验结果69-70
- 6.6 分析与讨论70-71
- 第7章 实验三:旋律轮廓对情绪反应的影响71-75
- 7.1 问题提出71
- 7.2 实验目的与假设71
- 7.2.1 实验目的71
- 7.2.2 实验假设71
- 7.3 实验设计71
- 7.4 实验程序71-73
- 7.4.1 被试72
- 7.4.2 测量工具72
- 7.4.3 实验材料72-73
- 7.4.4 实验程序73
- 7.5 实验结果73-74
- 7.6 分析与讨论74-75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75-79
- 8.1 结论75
- 8.2 总讨论75-77
- 8.2.1 音乐线索一致性模型对实验结论的解释75
- 8.2.2 音乐期待模型对实验结论的解释75-76
- 8.2.3 音乐情绪协同化理论对实验结论的解释76
- 8.2.4 多重机制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实验结论的解释76
- 8.2.5 旋律和音程相关理论对实验结论的解释76-77
- 8.3 实验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5
- 附录85-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达尔豪斯,金经言;论旋律(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葛雪婷;;王建民《幻想曲》之“旋律力”倾向与动态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8期
3 王次p,
本文编号:909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0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