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与影响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后期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与影响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鲜明体现时代特征最好的“反光镜”。20世纪后期,台湾流行音乐传入大陆以来,对大陆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过程、传播动因及影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台湾流行音乐进入大陆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大陆民众的审美情趣变迁,及对大陆乐坛、歌手的深切影响。论述了大陆对台湾流行音乐从“全面批判”到“全面接受”的转变过程,也论及大陆民众对台湾流行音乐的追捧状态。本文以台湾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邓丽君的歌曲、校园民歌、城市商业流行音乐为研究起点,梳理了这三类歌曲在大陆的传播与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论述了台湾流行音乐发轫与发展的过程。概述了台湾流行音乐的概念与文化特征,论述三类歌曲的发展历程与代表作及邓丽君的生平成就,台湾唱片公司在生产制作发行上对流行音乐的助推作用。第二章阐述了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历程。以时间节点为主线轴,通过对广播、磁带、电视节目中台湾流行音乐的传播分析,叙述了台湾流行音乐从“半地下”传播到全面引进的过程。第三章探究了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传播的动因。论述大陆的时代背景与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通过对台湾流行音乐文本的分类解读及大陆传播媒介的助推,分析了台湾流行音乐之所以能盛行于大陆的原因。第四章探讨了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融入。概述了官方由“全面批判”到“逐步接受”的态度转变,内地乐坛的吸收、模仿与创新的过程以及民众从悄悄追捧到全民狂欢的变化,侧面反映了大陆逐渐开放与社会前进的事实。第五章总结了台湾流行音乐对大陆的启示。通过对20世纪后期台湾流行音乐传播现象的解析,透射出目前内地流行音乐的问题,以及对现今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流行音乐 传播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9.2;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5
- 一、选题缘起8
- 二、文献综述8-13
- (一)音乐传播理论与中国流行音乐历史的研究8-10
- (二)台湾学者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研究10-11
- (三)大陆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1-13
- 三、理论依据13
- 四、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台湾流行音乐的发轫与发展15-24
- 一、台湾流行音乐的相关概念界定15-17
-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界定15-16
- (二)台湾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16-17
- 二、台湾流行音乐的分类及发展历程17-20
- (一)“时代曲”的延续17-18
- (二)“校园民歌”的兴起18-19
- (三)崛起的台湾城市商业流行音乐19-20
- 三、天下谁人不识“君”20-22
- 四、台湾各大唱片公司的助推22-24
- 第二章 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过程24-33
- 一、改革开放后大陆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24
- 二、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渐进传播24-33
- (一)“敌台”广播里的流行味道24-25
- (二)“偷渡”而来的靡靡之音25-26
- (三)“全面传播”下的盛行风潮26-33
- 第三章 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传播的动因33-42
- 一、契合大陆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33-35
- 二、音乐作品表达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35-38
- (一)情爱表达类歌曲的“小我”释放35-36
- (二)怀念家园故土类歌曲的情感寄托36-37
- (三)描述社会现实类歌曲的批判视角37-38
- (四)拼搏励志类歌曲的共鸣情绪抒发38
- 三、经济利益驱动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38-42
- (一)唱片磁带的普及39-40
- (二)电视影像的助推40
- (三)卡拉OK的兴起40-42
- 第四章 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融入42-56
- 一、从全面批判到逐步接受42-46
- (一)对流行音乐传播现象的论争42-44
- (二)逐步转变中的积极接受态势44-45
- (三)春晚中的台湾流行音乐分析45-46
- 二、对大陆流行乐坛的影响46-52
- (一)衔接隔绝三十年的流行音乐46-47
- (二)对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推动47-52
- 三、民众的追捧与狂欢态势52-56
- 第五章 结语56-58
- 一、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目前存在的问题56-57
- 二、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传播所带来的启示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瑛;;台湾离我们有多远[J];源流;2012年06期
2 朱健国;;用自己的眼睛看台湾[J];文学自由谈;1993年02期
3 黄昆章;美国的台湾移民[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4 金奕;台湾族群的性格脸谱——简介徐宗懋的《台湾人论》[J];台湾研究;1997年04期
5 黄滢;梁文蓓;;廖信忠 台湾人到底怎样看大陆[J];环球人物;2014年14期
6 程朝云;;清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7 何菲;;虹桥·古北·台湾人[J];上海采风;2006年05期
8 李超;;台湾啤酒 为中国人干杯[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43期
9 冯仑;;台湾人多聊小事[J];中外文摘;2011年06期
10 舒国治;;台湾百姓真过日子了吗?[J];明日风尚;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长安;;台湾的语文政策沿革及语文使用现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许长安;;台湾“语文台独”述评[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楠;;台湾交流体验[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4 程光;;“文化台独”及其对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影响[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孔立;;台湾史研究的“兼顾史观”——评许悼云著《台湾四百年》[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6 陈锦谷;;福州与台湾的文化渊源[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胡澎;;试论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妇女的“皇民化”塑造[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包恒新;;从台湾诗歌看海峡两岸之“缘”[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镜智;;台湾医界人士在日本殖民统治时间[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文;台湾便利店遍地开花[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通讯员 谢汉杰;引种台湾水果:能否香甜依旧[N];福建日报;2007年
3 张云;联姻厦门建发获批 台湾人寿取得大陆入场券[N];华夏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望;联手建发股份 台湾人寿立足大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春生;台湾人寿前进北京[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李志延;美酒相伴走台湾(之一)[N];中国经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徐蕾;“台湾妹”嫁“大陆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蕾;台湾健保遭遇不能承受之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李华;在台陆生眼中的台湾[N];团结报;2013年
10 记者 郭坤泽 李召阳;大陆警方与台湾执法部门联手破获特大传销案[N];人民公安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怡洁;台湾家庭在沪居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小新;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宝华;台湾“立委”选制与立法运作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昭f ;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刘殊芳;清代台湾的闽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学新;日本对华南进政策与台湾籍民之研究(1895-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先强;台湾“总统府”组织及职能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黄露;大陆与台湾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江s罴,
本文编号:95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5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