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弹拨类乐器图像考疑

发布时间:2017-10-03 23:10

  本文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弹拨类乐器图像考疑


  更多相关文章: 汉画像石


【摘要】:弹拨类乐器“筝”、“琴”、“瑟”同为汉乐府中的主要乐器,但在南阳汉画像石的弹拨类乐器图像中有“琴”和“瑟”,而未见“筝”,这与事实不相符,不禁令人疑窦丛生。由古至今,“琴”、“瑟”、“筝”经常为世人分辨不清:由于这三种乐器不仅演奏方法相似且形制大小相当,而汉画制作多采用装饰性手法,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很难仅用“微观”辨识。另外,“琴”、“瑟”自古一直被文人雅士阶层所持用,多用于祭祀典礼或宫廷雅乐中;“筝”适用于宴飨伴奏,娱乐性质明显,多用于俗乐。而雅乐传承到汉代只能记其铿摋鼓舞,不能言其义,俗乐在汉代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因此“筝”的使用范围当比“琴”、“瑟”更广范。基于此,本文拟分为三章,就南阳汉画中弹拨类乐器的具体图像做一考探。本文的第一章:南阳汉画像石的音乐图像概况。对南阳汉画特殊的政治背景、音乐图像特征略作介绍,并综合整理了被广泛释义为“琴”、“瑟”的弹拨类乐器图像,对比分析后发现与事实不符之处,指出问题所在;第二章:对“琴”、“瑟”图像的质疑。主要结合汉乐尚俗的特征,并查阅文献发现“琴”、“瑟”自古便具有雅乐特性,而“筝”却被视为俗文化的象征,加上“筝”在汉乐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南阳汉画中弹“筝”图像的存在提出详实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南阳汉画像石弹“筝”图像考辨。通过文献与出土资料还原汉时“筝”的形制特征、演奏姿势,提出事实依据,揭示“筝”被误认为其他乐器的原因,以二重证据法辨别出汉画中的弹“筝”图像。
【关键词】:汉画像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意义7-9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9-12
  • 1、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述略9-10
  • 2、与本课题相关的文论梳理10-12
  •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2-15
  • 第一章 南阳汉画像石的音乐图像概况15-33
  • 第一节 汉画像石产生的历史背景略说15-19
  • 第二节 南阳汉画像石的音乐图像特征19-24
  • 一、“疏朗型”的画面布局20-21
  • 二、丰富生动的画面内容21-24
  • 第三节 弹拨类乐器图像概况24-33
  • 一、抚“琴”图像25-27
  • 二、鼓“瑟”图像27-33
  • 第二章 对“琴”、“瑟”图像的质疑33-49
  • 第一节 相关“琴”、“瑟”图像之我辨33-42
  • 一、南阳汉画中为“琴”的图像34-38
  • 二、南阳汉画中为“琴”的图像38-42
  • 第二节“琴”、“瑟”乐器的雅乐文化属性42-45
  • 一、琴瑟与礼乐文化42-43
  • 二、与“士”的关系43-45
  • 第三节 汉代音乐的尚俗特征45-49
  • 第三章 南阳汉画像石弹“筝”图像考辨49-65
  • 第一节“筝”在汉代俗乐中应有的地位49-52
  • 一、先秦时期的“筝”49-50
  • 二、汉乐府中的“筝”50-52
  • 第二节“筝”的演奏姿势之衍变52-58
  • 一、趺坐式52-53
  • 二、凳坐式53-55
  • 三、站立式55-58
  • 第三节 疑似弹“筝”汉画像摭例58-65
  • 一、“筝”的形制略说58-60
  • 二、“七孔桥乐舞画像石”中的“筝”考60-62
  • 三、“西郊乐舞画像石”中的“筝”辨62-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新,杨絮飞;寓奇巧于平淡之中——南阳汉画像石艺术语言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周子强;独特的构成形式——南阳汉画像石的构成形式[J];美与时代;2005年03期

3 尚勇;;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4 文永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平面构成艺术[J];美与时代;2006年11期

5 孙绪静;;浅探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之虎[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1期

6 叶乐;;论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杨晓瑜;;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5期

8 韩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艺术表现形式[J];南都学坛;2008年04期

9 徐永斌;;略谈南阳汉画像石[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10 徐永斌;;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肌理构成[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建筑选介[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露露;;浅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熊图像[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马骥;;南阳汉画像石中车的选介[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骥;;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天文星座图[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旋;;南阳汉画像石民居建筑艺术浅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絮飞;;以谢赫“六法”形式谈南阳汉画像石“六美”[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凌皆兵;王清建;;试析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怡村;;浅析南阳汉画像石天文图像之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明丽;;汉代角抵表演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艺术表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庄建;国图展出 南阳汉画像石拓片[N];光明日报;2012年

2 张文华;南阳汉画像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本报记者 金涛;片石记千秋[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陈茁 本报通讯员 王韬;我省“南阳汉画像石陈列”榜上有名[N];河南日报;2001年

5 吕风林;汉代的“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霞;南阳汉画像石图案装饰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张怡;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3 桂雪;浅析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D];郑州大学;2012年

4 徐玉玲;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动物肖形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苗颀;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弹拨类乐器图像考疑[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姗姗;南阳汉画像石的龙图像对现代设计的新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新冰;“南阳汉画像石”翻译实践报告[D];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

8 徐永斌;南阳汉画像石图像发展演变暨工艺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陈向峰;南阳汉画像石“符号化”图像艺术的主体性研究及人本设计理念启示[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栗夏蒙;南阳汉画像石墓门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7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67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