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审美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04 14:14
本文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审美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20世纪50年代 中国钢琴音乐 音乐审美 音乐艺术特色
【摘要】:20世纪50年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存在于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瓦解,进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国内动荡、分裂的战争局面不复存在,和平、稳定的社会局面开始萌芽。在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趋于和谐与稳定。特别是文化艺术事业,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党的重视。我国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文艺的发展方向问题,文化艺术在各个层面较建国前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作为新兴的文化艺术之一,受到了音乐工作者的“喜爱”,从1915年赵元任发表第一首中国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开始,我国的作曲家们便走上了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道路,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有“中国风味儿”的钢琴作品。而50年代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将人们从常年的战乱中“解放”出来,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国的音乐创作者们开始将审美的视角转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各民族的民族特色、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情等方面,试图从中收集适合钢琴表现的音乐元素,创作出符合这一时期大众审美的音乐作品。如: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快的的节日》;桑桐《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序曲》;汪立三《兰花花》、《小奏鸣曲》;陈培勋《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蒋祖馨《庙会组曲》;刘福安《采茶扑蝶》等等。与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审美相关的论文虽有不少,但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审美研究更需科学化研究和系统化发展。本文以述评的形式,以这十年间较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为研究案例,探索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审美追求。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了归纳整理;第一章,对建国前后的钢琴艺术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性的描述;第二章,是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从审美的角度归纳出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在音乐素材选择上的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建国十年间较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展开分析,探索其作品中的美学意蕴;结语,对文章做了进一步梳理同时对未来美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由于选取的时间段较为久远,关于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有关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的文献资料更是屈指可数,本文着重对这一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意蕴加以论述与梳理,力求补充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研究领域的些许空白。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 中国钢琴音乐 音乐审美 音乐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0
- 第一节 选题意义8
- 第二节 50年代钢琴音乐美学研究状况8-10
- 第一章 建国前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概况10-12
- 第一节 建国前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慨况10-11
- 一、建国前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10
- 二、建国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10-11
- 第二节 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慨况11-12
-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钢琴音乐审美12-50
- 第一节 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特点12-13
- 第二节 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审美观13-50
- 一、展现少数民族风情与性格之美的作品13-21
- 二、展现汉族音乐之美的作品21-31
- 三、展现地方生活、民俗节日之美的作品31-42
- 四、体现乐观、向上时代精神之美的作品42-46
- 五、展现自然之美的作品46-50
- 结语50-60
- 参考文献60-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2-63
- 附件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艺丹;建国初期十七年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J];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迟震;论陈培勋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体现[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传功;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1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7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