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勋伯格为何会走向“无调性”

发布时间:2017-10-10 13:12

  本文关键词:勋伯格为何会走向“无调性”


  更多相关文章: 勋伯格 调性 无调性 传统 音程思维 集合


【摘要】:文章着重分析了20世纪初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个性中蕴涵的强烈的传统性、他对"调性"概念的独特理解、他生活的年代所面对的音乐时代境况以及他企图将音乐继续向前进展的使命感,进而对他走向无调性音乐的技术支持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勋伯格一直不赞成别人称自己的音乐是"无调性"音乐,其实也是想说明他的"无调性"音乐同样也具备了功能调性音乐所具备的音乐组织中心和音级等级感两方面的元素,这一点在勋伯格后来创立的"12音作曲体系"中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勋伯格 调性 无调性 传统 音程思维 集合
【基金】: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二十世纪德奥序列音乐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Q20112402
【分类号】:J614.9
【正文快照】: 西方音乐每隔300年就有一次变革,如大约公元11世纪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出现,公元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新艺术”(Ars nova)音乐的出现,公元17世纪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出现以及20世纪初“新音乐”(NewMusic)的出现。似乎这也是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逻辑。并且,每逢这一变革的时期出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勋伯格;郑英烈;;我的演进[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2 B·西姆斯,郑英烈;和声与动机的联系以及“不协和音的解放” (《20世纪的音乐》第二章)[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焰;阿诺尔德·勋伯格的音乐思想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余;合唱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廖耀东;论新潮音乐[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年03期

3 马春明;;论和声概念的形成发展[J];大舞台;2011年04期

4 张琴;;美哉《大宅门》——析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曲的艺术特点[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5 倪朝晖;;古典乐派中的“先锋派”——贝多芬中晚期和声语言中的两种非功能逻辑[J];电影评介;2009年23期

6 孙明明;;由《14首钢琴小曲》看巴托克“三位一体”的双调性思维[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7 胡敏;;从协和的相对性看和声的演进[J];歌海;2008年03期

8 王丹;;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十二音和弦结构分析[J];歌海;2009年03期

9 赵玲;陈国威;;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特征浅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4期

10 江琳;;试论刘长远《抒情变奏曲》中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J];大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蔡松琦;;语言与和声交融的教学实践及其他[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柴志英;;跟上时代的脚步——对和声教学体系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7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韩晋宁;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和声手法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7 余京;《丁善德晚期钢琴作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甘芳萌;无调性音高理论中的对称理论与音级集合理论[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颜胤盛;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炜娟;勃拉姆斯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3年07期

2 勋伯格;郑英烈;;我的演进[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郑英烈;;勋伯格年谱与作品目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4 姚恒璐;勋伯格的管弦乐《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的结构途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韩乐;基督教中的圣母崇拜与西方音乐文化[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蔡良玉;欧洲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念[J];音乐研究;1995年03期

7 金奇;论作为音乐评论家的舒曼[J];音乐研究;1997年04期

8 李秀军;马勒对表现主义音乐的影响[J];人民音乐;2000年12期

9 汪启璋;勋柏格:摩西与亚伦[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姚恒璐;勋伯格关于主题动机的作曲技法理论[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常乐;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对国内勋伯格及其音乐研究状况的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1期

2 陈小兵;;勋伯格无调性音乐观念的构建[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3 刘颖;从勋伯格的音乐看表现主义的美学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杰罗米·艾希勒 ,唐若甫;勋伯格与康定斯基[J];音乐爱好者;2005年04期

5 郑英烈;;勋伯格是怎样走向“十二音”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埃·斯坦纳,李凤琴 ,吴京生;勋伯格在特劳恩湖的六个暑假[J];中国音乐;1988年03期

7 马达;无调性音乐的先行者——阿诺尔得·勋伯格[J];福建艺术;1999年06期

8 张丽,张楠;无调性——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1980年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年01期

9 张雪;;勋伯格与其《月光下的彼埃罗》[J];广播歌选;2007年04期

10 郑小瑛;关于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J];国际音乐交流;199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青;;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学科建设与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郑英烈;;对传统和声中两个“小儿科”问题的再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周友良;;突破和声音程的听辨“关隘”[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跃;勋伯格音乐——用脑子听[N];音乐周报;2003年

2 姚金佳;勋伯格“感动中国”[N];音乐周报;2007年

3 记者 刁艳;5万欧元用于中国学子赴奥进修[N];音乐周报;2007年

4 杨燕;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N];音乐周报;2006年

5 记者 刁艳;北京现代音乐节将融合现代与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6 张蕾;“杜十粮”登场亮相[N];音乐周报;2006年

7 宋学军 刁艳;中央音乐学院2007大事记[N];音乐周报;2008年

8 ;2007年北京现代音乐节近期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陈其钢;对当代西方音乐现状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4年

10 裴诺;谭盾:音乐没有方向[N];音乐周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叶国辉;库塔克的音乐创作及其观念[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4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特征及其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玮;古筝演奏作韵技法的传统表现与当代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颖;论《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对传统的坚守[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刘洋;论梅西安音乐对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赵雅杰;勋伯格巴洛克风格《钢琴组曲》Op. 25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磊;勋伯格《乐队变奏曲》的十二音处理与配器技术[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8 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海钦;调性、多调性与无调性结合的创新思维[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10 冯璐璐;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作曲技法与创作特点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06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06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