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性因素的意义和措施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性因素的意义和措施分析
【摘要】:"民族性"一词,近年来已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意味着传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声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扬,有着积极的意义。新时期,要改变以往声乐教学中"唯西方论"的传统模式,通过加强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意识,来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本文结合着教学实践,从声乐民族性的体现内涵谈起,分析了这种措施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民族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 民族性 价值和体现
【分类号】:J616-4;G642
【正文快照】: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的内涵民族的特性,简称为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倾向等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特点。教育的民族性,则是在教育的过程和目标中,加入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使教育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具体到声乐教学来说,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明健;解丽;;多元整合 和而不同——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管见[J];人民音乐;2007年06期
2 丁冬;;弘扬民族音乐 发展民族声乐——由原生态歌手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年07期
3 石惟正;;走出对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中国民族声乐的本体结构及其审美[J];人民音乐;2008年07期
4 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雅蓉;;音乐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2 杨舟;;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3 刘明华;倪序;;论学前音乐教育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J];大家;2012年01期
4 王晓东;;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5 姚秀梅;马嘉;;“丝弦”之渊源与变迁[J];飞天;2010年08期
6 许永霞;;传承中华琴乐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8期
7 张瑞蓉;赵海英;;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之构想——以山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6期
8 樊蕾;;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晏鲤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10 王鸿立;;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周庆恬;推剧发展现状研究—兼及戏曲进高校的可行性探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左洁;从第十四届青歌赛现场点评看当代声乐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仇玄;包头市昆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状况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姣;祁剧弹腔南路的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群华;中日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熊舒元;对常德丝弦传承的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冬冬;中国民族声乐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贡献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10 邢存华;新课程观下母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起;;论人性化设计的特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潘年英;在“原型”中寻找“民族性”——读《侗族作家丛书》札记[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3 刘一楠;凝聚着波兰灵魂的音诗——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4 杨红菊;张中全;刘汉文;;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新时期以来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三面旗帜[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5 崔江;;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1期
6 周宇;;数字化时代设计文化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7 牛二春;;浅谈杨飞云的绘画艺术[J];社科纵横;2006年05期
8 张颖;;英汉谚语的民族性对比与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殷有敢;;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J];理论导刊;2006年07期
10 刘卓红;王夏冰;;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J];探求;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钟鉴;;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姬旭明;;地域建筑文化在城市中的延续和创新[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左庄伟;;论中国画的民族性本质[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克喜;;论逻辑与语言——逻辑的个性[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铁川;民主的民族性[N];检察日报;2002年
2 朱迅W,
本文编号:1016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1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