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府传声》体会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
本文关键词:读《乐府传声》体会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
【摘要】:清朝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古代戏曲声乐演唱理论专著,论述了当时声乐演唱的方法。全书共35节和一篇"序",各节论述一个戏曲演唱的方法,并提出了诸多关于演唱艺术性方面的见解。如"声"在歌曲技巧上的运用,"情"在歌唱中的运用,"声与情合""字与声合"等,对现代声乐演唱有着极高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乐府传声 歌唱技巧 曲情 徐疾 声与情合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南朝宋时的著名文学家刘庆义在《世语新说·识鉴》中提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这充分说明了,在表达人的情感上,弦乐器不如吹奏乐器,而吹奏乐器又不如人声这个自然的乐器。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人声是人自身的天然乐器,离人的心最近,能最直接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晨;;《乐府传声》中声乐表演艺术的“体验”和“表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冯效刚;声情并茂──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4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5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汤其林;唐玲;;从《论语》看孔子的乐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胡迪聪;;浅析儒家乐论思想与中和论美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陈晔;;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王志清;;论“节”的音乐意义及其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地位[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7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李力;关于中国歌剧中音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颖颖 ;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强,何小全;《乐府传声》的歌唱发声理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冯效刚;声情并茂──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导演艺术探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运用[J];戏剧艺术;1980年02期
4 张文川;;谈《乐府传声·曲情》的艺术功能[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5 彭梅;;从《乐府传声》看声乐教学中的“声情并茂”[J];音乐探索;2009年03期
6 霍橡楠;;中国古代唱论中的声乐表演心理[J];中国音乐;2006年03期
7 刘鸿羚;;《乐府传声》对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借鉴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余晓芸,李新庭;论《乐府传声》的美学追求[J];中国音乐学;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莹;曲学家徐大椿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华;抑扬、顿挫、徐疾、刚柔在歌唱表现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1995年01期
2 余晓芸,李新庭;论《乐府传声》的美学追求[J];中国音乐学;2002年03期
3 程虹;;歌唱技巧浅说[J];剧作家;2007年04期
4 王飞;;歌唱艺术需要“真心真情”[J];艺术教育;2009年08期
5 谯薇;付国庆;;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辩证关系——以歌曲《断桥遗梦》为例[J];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6 邢东媛;;浅谈歌唱中的音乐形象塑造[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7 岳军;;浅谈歌唱技巧及音乐表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田旭春;;论歌唱者的情感表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艺芝;浅谈歌唱技巧的训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奚溪;;歌唱音乐与诗词吟诵[J];黄河之声;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承宜;;人体发育过程的时间表征及其应用[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爽;郭义;李桂兰;陈泽林;;从锋毫到针芒——兼论针刺手法规范化[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我的朋友》展示袁晨野歌唱技巧[N];音乐周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剑尘;一曲情深埃希来[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3 杨静;浅谈歌唱技巧[N];江淮时报;2006年
4 耕夫;弄琴人若在仙境 听曲情随韵味生[N];兰州日报;2010年
5 闫世萍;浅谈歌唱中的咬字艺术[N];音乐周报;2011年
6 赵望春;浅谈演唱水平的提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克平;演艺晋军再次鼓舞了山西[N];山西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静;春风化雨 笑靥如花[N];音乐生活报;2010年
9 辰序;睡眠使鸟儿成为歌唱高手[N];科技日报;2005年
10 秦书瑞(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戏剧研究创作室);论晋剧演唱中的“声”“情”“美”“永”[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平;试论江西民歌的演唱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小珍;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尹飞;论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与气息运用的关系[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杨丹旎;歌唱音色多角度分析及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聂莺;歌唱技巧学习的生理心理现象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梅梅;声乐艺术教学中“柔软歌唱”的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岩;论辨证认知在歌唱教学及演唱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齐力;小荷才露尖尖角—雷佳声乐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党宇娜;中国古代声乐论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润萍;黄华丽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5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2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