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20世纪西方作曲家中国古诗配曲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9:38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作曲家中国古诗配曲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诗歌 古诗配曲 古诗翻译 文化误读 跨文化交流


【摘要】: 中国古代诗歌是讲究“生命—文化—感悟”的多维艺术,从这种艺术中能够体味到一种流淌出的生命气韵,感悟诗人与天地万象融通的境界。20世纪,一批西方作曲家正是领悟到中国古诗的独特审美意境,纷纷将这一具有东方神韵的智慧注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自1909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采用七首德译唐诗作为歌词,创作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之后,众多西方作曲家投入到这一创作领域之中。本文选择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八位作曲家——英国的班托克、沃劳克、布利斯、兰伯特、布里顿,美国的卡朋特、格利菲斯以及法国的鲁塞尔,立足于他们的古诗配曲作品,通过分析配曲音乐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作品中使用和声、旋律、配器等音乐形态进行的中国风格构思,展现出20世纪西方作曲家运用中国古诗配曲的独特魅力。 西方作曲家引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首先面临的便是文化他者的译诗与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文化底蕴的隔阂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文化他者的误读与阐释差异,是中国古诗配曲现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同时,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中国古诗配曲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并且形成了与早期“仿东风格”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将配曲现象置于西方“异国情调”式的音乐创作历史中进行审视,将更有助于我们从中总结经验,反观自身,给异质文化间的融合以新的启迪。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古诗配曲 古诗翻译 文化误读 跨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1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0
  • 一、中国诗性文化的魅力7-8
  • 二、历史、社会背景的影响8-9
  • 三、小结9-10
  • 第一章 中国古诗配曲的诗歌意象把握10-38
  • 第一节 感兴意象的情感传达——以兰伯特《李白诗歌八首》为例10-18
  • 第二节 原型意象的生成——以布利斯《四季叙事歌》、班托克《月光下》为例18-33
  • 第三节 诗乐意象的组合——以瓦洛克的Saudades为例33-38
  • 第二章 古诗配曲音乐形态的中国风格构思38-62
  • 第一节 和声与结构的异国色彩——以鲁塞尔5首作品为例38-47
  • 第二节 中国风格的旋律乐思——以卡朋特3首作品为例47-51
  • 第三节 乐器色调的文化个性——以布里顿、格利菲斯古诗配曲为例51-62
  • 第三章 中国古诗的文化阐释62-71
  • 第一节 文化他者的译诗与误读62-68
  • 第二节 中国古诗与配曲的过度阐释68-71
  • 第四章 中国古诗配曲的跨文化语境71-77
  • 第一节 中国诗歌与文化热的历史现象剖析71-73
  •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古诗配曲与早期“仿东风格”之比较73-77
  • 结语 中国古诗配曲的文化检视77-79
  • 参考文献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彦;;中国古代诗歌的当代人文使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黄梵;;“诗歌史”的浮躁[J];西部;2011年15期

3 李自健;江子;;你说的是大地,我说的是乡村[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8年08期

4 林少雄;;貌合神离——中国古代诗歌的“兴”与西方诗歌的“象征”之辨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曹瑞娟;;“宋调”何以异“唐音”[J];理论界;2011年08期

6 谢靖;;浅论古代涉儿诗歌对儿童生活及诗人命运的观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7 舒大清;;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题材、内容和语言形式[J];文艺研究;2011年08期

8 王宏远;;古诗声音描写摭谈[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9 邓伟龙;尹素娥;;“空间”:中国古代诗学的特质和研究维度[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10 王颖;;律诗研究的新视角——评陈静《唐宋律诗流变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宣国;;梁启超的《诗经》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泽龙;;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选择[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陈卫;;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为例[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海;;“小说是这样一种庄重典雅的精神建筑”——作家阿来访谈录[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洽;匠心独运 旨在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沈文凡(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考古诗[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葛景春;心灵深处流出的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萧东发 陈光中;一个诗人的智慧——走进燕南园62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沈文凡;唐代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的诗歌创作[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本色人生 坦荡精怀[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7 左东岭;古代诗歌与现代人格[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玉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幕后英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古代诗歌的当代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左东岭;古代诗歌与现代人格[N];学习时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骁纹;20世纪西方作曲家中国古诗配曲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林少雄;“兴”与“象征”辨析[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然;汉语古诗英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同杰;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晓;江山之助:地理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孙芳;唐代思乡诗之意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范琼;《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丹丹;魏晋南北朝诗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杜言;《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朱敏雅;抒情与史诗的辩证[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3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