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英海音乐作品中民族化元素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7 01:10
本文关键词:论黎英海音乐作品中民族化元素的创新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黎英海 民族元素 钢琴作品 原创艺术歌曲 创新 发展
【摘要】: 从二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理论被引进中国始,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学院派音乐创作。那时人们留洋成风,极力向西方“先进”音乐文化学习,因此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一贯作曲方式。事情都是辩证的,向西方学习音乐创作技术,无疑于为当时的中国音乐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使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地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学院派音乐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想主要原因在于这首曲子唤回了中国人自己的音乐特色。不仅如此,也是中国音调和西方作曲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这个时期,中国老一辈作曲们纷纷极力觅求一种中西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曲理念。其中黎英海先生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首先黎英海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调式及和声方面以及西洋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经他改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作品已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享誉国际;编配的民歌《小河淌水》、《嘎俄丽泰》、《在银色月光下》等作品也广为传唱;而由他创作的《枫桥夜泊》、《春晓》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丰富了我国民族艺术歌曲宝库。黎先生还出版了大量音乐论著;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育出了大批人才。本毕业论文正是从黎英海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调式及和声方面以及西洋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结合方面进行研究的。其意义在于倡导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这一代的作曲者在作曲理念上有所启迪。 本文共分为五章内容,并附有引言和结语。引言中简述了我在毕业论文中选黎先生的作品为题材的原因和长期以来对黎先生作品现象的思考和感触;第一章简述了黎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成就;第二章纵观黎先生的音乐创作总结出了几个重要特征,分别为对中国乐器的描摹、以四五度叠置为主的民族和声、五声性旋律的精妙设计、音乐的传承性和唯美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第三章就黎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形式——钢琴音乐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索,其中主要从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声运用及钢琴织体等方面进行探讨,全面并较为准确地总结和归纳了其特征和内在的规律;第四章就黎先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艺术歌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分析,其中主要从黎先生的选词选材、旋律创作以及精美的钢琴伴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第五章就黎先生众多的改编歌曲进行了较为简要的分析,由于篇幅所致,主要从风格的把握和尺度上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阐述。最后在结语中对黎先生在创作以外的几个领域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同时对于我们当代的作曲家们提出希冀。
【关键词】:黎英海 民族元素 钢琴作品 原创艺术歌曲 创新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第一章 黎英海的生平及创作成就11-12
- 第二章 黎英海音乐创作综述12-17
- 第三章 黎英海钢琴音乐作品分析17-32
- 第一节 钢琴音乐作品综述17-18
- 第二节 钢琴音乐作品中的韵18-21
- 第三节 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声21-27
- 第四节 富于特色的中国式钢琴织体27-31
- 第五节 小结31-32
- 第四章 黎英海原创艺术歌曲分析32-43
- 第一节 原创艺术歌曲综述32
- 第二节 声乐套曲《唐诗三首》中的神韵32-33
- 第三节 精美绝伦的旋律设计33-37
- 一、风格韵味方面的把握33-34
- 二、调性调式的运用34-37
- 第四节 精致且相得益彰的钢琴伴奏37-43
- 一、钢琴伴奏本身的精致性37-40
- 二、钢琴伴奏与声乐的密切合作,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品40-43
- 第五节 小结43
- 第五章 黎英海改编歌曲简析43-45
- 结语45-48
- 参考文献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嘉炜;中国古曲钢琴改编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诠释[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4 谢仲达;黎英海合唱作品《诗经三首》的音乐语言及指挥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4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4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