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文本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乐谱文本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乐谱文本 音响文本 音乐符号 行为链条 中介
【摘要】: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乐谱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符号方式具有音响文本所不具备的文本特性,它的书面性、凝固性、可视性、语义性(标题的、术语的)无论在历时维度的能指-所指中以及在共时维度的互文意义生成中,还是在心灵-身体-音响运动样式的转换以及在作曲家、演奏家、听众的心灵-精神对话中,都起着独特、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对乐谱文本特性及其中介作用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其行为链条关系的认识。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乐谱文本 音响文本 音乐符号 行为链条 中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互文性研究”(11BD033)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音乐符号行为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要素和环节构成的关系链条。笔者在《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2期发表的《音乐符号行为中的‘物’、‘身’、‘音’‘心’关系之思考》一文把音乐符号行为关系链条概括为“物”(现实事物)、“身”(身体行为、身体符号)、“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汉华;;音乐活动:人以美的音响符号进行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黄汉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3 黄汉华;;音乐互文性问题之探讨[J];音乐研究;2007年03期
4 黄汉华;;音乐符号行为中的身体间性[J];音乐研究;2009年04期
5 黄汉华;;音乐符号行为中的“物”“身”“音”“心”关系之思考[J];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8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9 李晓丹;;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10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U,
本文编号:1050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5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