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的教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6:07

  本文关键词: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的教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古朗族 音乐的文化认知 文化变迁 音乐教育


【摘要】: 在尼泊尔北部活跃着一个古老而充满朝气的高山民族——古朗族,这个族群的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融合了宗教、历史、神话、传说、仪式、习俗在内的古朗族音乐文化是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历史性”的综合型艺术,而作为口头文化的古朗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型更可堪称尼泊尔文化艺术史上的活化石。为了寻觅这些古老的艺术文化,芬兰音乐人类学家皮尔科和他的助手不顾路途遥远和语言障碍从赫尔辛基来到尼泊尔,十年之间先后两次对古朗族音乐文化进行个案研究和分析,写下了《音乐的文化认知》这部音乐人类学著作。本文将对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进行教育学研究,深入解析古朗族音乐文化变迁的动力性因素,透视“文化认知”这一研究视角的价值,力图挖掘蕴含在其文化中的深层含义。同时,笔者将结合现象学、解释学、实践哲学、文化变迁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对当代学校音乐教育进行反思,期望可以对今后的音乐人类学实践和音乐教育学研究起到投射作用。
【关键词】:古朗族 音乐的文化认知 文化变迁 音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9.35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0
  • 第一章 古朗族概况及其音乐文化研究10-35
  • 第一节 古朗族概况及其文化认知基础10-16
  • 一、古朗族的信仰体系11-12
  • 二、时间观念12-13
  • 三、强调“集体”13-14
  • 四、族群身份和文化身份14-16
  • 第二节 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研究16-22
  • 一、音乐观念16-19
  • 二、音乐活动19-22
  • 第三节 音乐类型22-35
  • 一、Serga22-25
  • 二、Ghamtu25-30
  • 三、Krisna Caritra30-33
  • 四、Thetar33-35
  • 第二章 古朗族音乐文化的变迁35-42
  • 第一节 对传统音乐类型的态度差异35-36
  • 第二节 青年人的音乐活动的变迁36-37
  • 第三节 古朗族音乐类型的改变37-42
  • 一、Ghamtu的变迁37-38
  • 二、古朗族音乐在加德满都的出现38-42
  • 第三章 对皮尔科的音乐文化认知研究的分析42-56
  • 第一节 皮尔科的研究目的与方法42-43
  • 一、皮尔科的研究目的42-43
  • 二、皮尔科的研究方法43
  • 第二节 皮尔科的研究视角43-47
  • 一、定位于“文化认知”的研究43-44
  • 二、扎实的田野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44-45
  • 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45-47
  • 四、运用文化整体观研究古朗族音乐47
  • 第三节 对古朗族音乐类型的分析47-51
  • 一、对Serga的分析48-49
  • 二、对Ghamtu的分析49-50
  • 三、对Krisna Caritra的分析50
  • 四、对Thetar的分析50-51
  • 第四节 对古朗族音乐文化变迁的分析51-56
  • 第四章 文化认知研究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56-71
  • 第一节 认知维度的转变: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56-60
  • 第二节 文化解释的价值60-64
  • 第三节 实践哲学向审美范式的挑战64-68
  • 第四节 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意义68-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5
  • 后记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055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55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