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教坊——司与钟鼓司演戏并用乐的“离合”雅乐的失落与俗乐的盛行
本文关键词:明代宫廷教坊——司与钟鼓司演戏并用乐的“离合”雅乐的失落与俗乐的盛行
【摘要】:明代负责宫廷用乐与演戏的有两套班子:教坊司和钟鼓司。前者负责外廷演出,职掌雅乐,隶属礼部。后者负责内廷演出,主导俗乐,隶属司礼监。二者原本内外有别而各司其职。但为了满足帝王娱乐之需,二司渐趋交通往来,甚至互相竞争,最终钟鼓司几乎将教坊司的职能侵占殆尽,二者关系总体而言是由分立到渐趋合流的。就用乐层面而言,钟鼓司的胜出,说明其职掌的内廷俗乐成为宫廷用乐的主导和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雅乐的抛弃,严重而言是一种礼崩乐坏。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明代 教坊司 钟鼓司 演戏用乐 离合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一、外廷与内廷演戏并用乐之别先来看一些有关外廷教坊司的文献。《明史·乐志》载:“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乐,左、右司乐,皆以乐工为之。后改和声郎为奉銮。”“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明史·职官三》载:“教坊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周晓光;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郑克晟;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邵永忠,范红霞;略论宋元明清以来史志书目对荒政典籍的著录[J];图书与情报;2005年03期
9 任新建;论康藏的历史关系[J];中国藏学;2004年04期
10 赵玉田;明代的国家建制与皇储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张金奎;;明代军户来源简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张富强;;北海园林文化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段继红;清代女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玲;明清演唱理论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3 程明;试论南朝皇室与士族在文学上的互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颖;“《西厢》制艺”考论[D];扬州大学;2003年
5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中燕;中国古代帝王陵寝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以湖北钟祥明显陵为例[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晓辉;自辩与自赎的求生之路——论吴梅村的自救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三;从《情史》看冯梦龙的情学思想[D];湘潭大学;2004年
9 陈华;清代江西运漕及其负担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丽霞;明清白话小说塾师形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颖;;浅谈中国明代歌唱艺术的主要类型[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2 黄敏学;叶键;;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赵春婷;;五本明代藩王琴谱的内在关系及对明代琴学的影响[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4 ;宁献王制中和琴[J];教师博览;2006年08期
5 王雅晖;;明代古琴曲中历代的珍存[J];大舞台;2010年06期
6 郑锦扬;弦管“指谱”初论——关于记谱体系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罗文;;明代泉州琴师孔希岛活了138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邓尔敬;;对《明代流行的吴地山歌》的一点意见[J];音乐研究;1959年06期
9 王雅晖;;明代虞山派古琴艺术特征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10 王斌;;明代“古乐”之论对曲论之影响[J];求索;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启星;抚琴当歌 人琴合一[N];信息时报;2000年
2 乔建中;凤阳花鼓[N];音乐周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春婷;明代琴谱集考[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丽丽;明代的乐户[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廖俊宁;明代乐队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苑玉东;清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勇敢;“散乐”若干问题考论[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9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2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