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02 10:35
本文关键词: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探讨
【摘要】: 歌唱艺术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声乐学习的过程,即训练歌唱呼吸、共鸣状态、歌唱语言、位置统一等歌唱基本要素,再将其灵活运用于歌唱之中。 然而,不论在歌唱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在歌唱表演中,身与心的相互配合对于歌唱艺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者通过对文献分析、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歌唱声音的相关因素,提出生理与心理有机结合的双重的声乐教学是科学的声乐教育和学习方法。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歌唱生理和心理机能的概述。分别论述了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机制和作为心理因素的脑及神经系统的机制。 第二部分: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依据。通过对我国声乐教学现状的分析,分别论述了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提出的重要性、理论依据及意义。 第三部分:论述了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革新师生的声乐教学观念;然后,在歌唱中把心理与生理基础相互融合;再者,创造新的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 全文紧紧围绕生理与心理探讨了新的双重声乐教学,旨在为声乐教师与学生指出一条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为声乐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歌唱生理 歌唱心理 双重 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9
- 一 歌唱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概述9-17
- (一) 歌唱的生理机能9-14
- 1. 呼吸器官9-11
- 2. 发声器官11-12
- 3. 共鸣器官12-13
- 4. 语言器官13-14
- (二) 歌唱的心理机能14-17
- 1. 脑的生理结构15
- 2. 脑的机制15-17
- 二 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依据17-22
- (一) 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分析17
- (二) 理论依据17-18
- (三) 意义18-22
- 1. 理论意义18-19
- 2. 实践意义19-22
- 三 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实施22-44
- (一) 革新师生的声乐教学观念22-24
- 1. 歌唱是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协作22-23
- 2. 歌唱的心理调控生理23-24
- (二) 歌唱中心理与生理基础的融合24-41
- 1. 歌唱训练与感知觉25-27
- 2. 歌唱训练与记忆27-29
- 3. 歌唱训练与想象思维29-37
- 4. 歌唱训练与意志37
- 5. 歌唱训练与情感37-41
- (三) 开设新课程,创造新方法41-44
- 1. 开设心理学课程,,把无意的声乐教学理论化41
- 2. 改变原有的教学态度,发展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41-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4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玉翠;论声乐教学中师生的心理交际与调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余农荣;心理调节与生理调节对歌唱的意义[J];音乐探索;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113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3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