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子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5:39
本文关键词:山东柳子戏音乐研究
【摘要】: 柳子戏于清代初年曾经作为四种主要声腔之一盛行于北京,目前山东省仍保留有这一古老的剧种。本文的第一章通过阐述柳子戏产生的时间和条件、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追溯了柳子戏的“往昔”;第二章旨在揭示柳子戏音乐的“原貌”,即通过四节的论述着重分析柳子戏的音乐特征;第三章在对柳子戏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柳子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对于柳子戏今后如何发展提出的一点拙见。笔者撰写本文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柳子戏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后来逐渐衰退,以至发展到今天,了解柳子戏的人也并不多,原因何在;第二,柳子戏如何得以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柳子戏 雅与俗 生存现状 保护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17.5
【目录】:
- 中文摘要5
- 英文摘要5-6
- 绪论6-8
- 一、概述6
- 二、柳子戏的研究现状综述6-7
- 三、本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7-8
- 第一章“东柳”往昔—山东柳子戏的产生及历史8-14
- 第一节 柳子戏产生于明末清初8-9
- 第二节 柳子戏产生的条件9-13
- 一、俗曲盛行9-10
- 二、水路交通发达、地理环境优越10-11
- 三、明代文艺复兴背景下的产物11-13
- 第三节 柳子戏的历史发展脉络13-14
- 第二章“东柳”原貌—山东柳子戏音乐特征研究14-34
- 第一节 柳子戏的总体音乐特征14-20
- 一、唱腔分类14
- 二、“四种宫调”14-15
- 三、结构特征15-16
- 四、伴奏特征16-17
- 五、唱词特征17-20
- 第二节“越调”、“平调”唱腔的主要音乐特征20-25
- 一、越调20-22
- 二、平调22-24
- 小结24-25
- 第三节 “二八调”、“下调”唱腔的主要音乐特征25-29
- 一、二八调25-27
- 二、下调27-28
- 小结28-29
- 第四节 柳子戏音乐中的“雅”与“俗”29-34
- 一、“雅”的保留——与昆腔剧种相比较29-32
- 二、“俗”的倾向——与梆子腔剧种相比较32-33
- 三、“雅”、“俗”形成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33-34
- 第三章“东柳”现状—山东柳子戏生存现状调查34-37
- 第一节 山东柳子戏生存现状调查综述34-36
- 第二节 山东柳子戏目前存在的问题36-37
- 第四章“东柳”路在何方—关于保护和发展山东柳子戏的几点建议37-41
- 一、加强对“人”的关注37-39
- 二、对柳子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39-41
- 结论41-43
- 致谢43-44
- 注释44-46
- 参考文献46-47
- 附录:山东省柳子剧团历年演员谱表47-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2 杨红;;田野中的音乐体验之研究——试析有关中国民间综合演艺品种的音乐民族志理论与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132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3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