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琴学与音乐教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琴学与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从教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局,使得教育思想得以多元化。学风推崇简洁明理,博采众家之长。在教育目标方面,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方面,这一时期是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琴学的广泛实践,以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出现使这个领域的思想争鸣趋于高潮。此后,严之推强调"德艺周厚"的音乐教育思想,其目的已不是纯粹以体现"圣人"趣味,而是已"经世致用"为目的。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这一时期,王朝更迭频繁,格局政权林立,虽出现江南经济的大发展,但整体上看社会处在一种离乱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教育史界普遍认为,主要是依靠私学、家学,而不是官学。在私学、家学领域中,这一时期琴学出现了远比秦汉活跃的局面。继东汉初年的桓谭、马融以及汉末的蔡邕等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文武;;嵇康《声无哀乐论》再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吴继彬;;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的建构[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龚妮丽;;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4期
4 石蔚;《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2002年01期
5 刘承华;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韩勋国;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刘晓江;张德彝音乐思想叙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李启福,钟善金,欧阳绍清;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和”之思想——兼析朱践耳现代室内乐作品《和》[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9 尹勋锋;孔子音乐思想与中国音乐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10 孙卫国;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及其历史功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7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5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晨;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冬妍;论魏晋时代的悲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娜;音乐审美偏好与人格特征及道德的相关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9 郝近瑶;西方先锋派音乐不确定性特征的美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王丹;普通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耿;为普及、提高和发展广东钢琴教育事业而努力——广州钢琴学会简介[J];钢琴艺术;1997年05期
2 靳卯君;浙江的钢琴[J];钢琴艺术;1996年03期
3 田彩仙;;气韵生动与魏晋南北朝乐舞[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文章;;《弦歌雅韵》序[J];中国音乐学;2008年01期
5 许彩萍;;魏晋南北朝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J];中国音乐学;2010年01期
6 黄莹;通过钢琴学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04期
7 张彤;琴史初话[J];北方音乐;2000年03期
8 潇潇;相聚在西子湖畔──2000年中日琴学研讨会暨中国古琴音乐会在杭举行[J];戏文;2000年06期
9 龚一;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读顾梅羹老师《琴学备要》有感[J];人民音乐;2005年07期
10 康涛;;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伎乐特征分析[J];艺海;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孝苹;;中国古琴流传日本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2 巫东攀;;古琴作品在复调教学中的运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王伟;中日琴学的新篇章[N];音乐周报;2003年
2 本刊记者 一江;第三次“约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陈克乔;历经沧桑风骨在 适逢盛世音韵长[N];音乐周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刁艳;浙派琴学关照古琴现实生存[N];音乐周报;2010年
5 苗建华;古琴与佛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耀 农;文字音乐[N];光明日报;2002年
7 倪蔚薇;梁溪古琴声[N];无锡日报;2006年
8 成文;七溪流水皆通海[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陈彬斌;千年琴川流新韵[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何立 本报记者 张珏娟 实习生 朱培琳;蜀派古琴,“世界名片”亮出来[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王姿妮;浙地琴乐背景与“西湖琴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陈钦怡;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5 王莉;乐府“相和歌辞”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7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赵春婷;明代琴谱集考[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新观念探索[D];山西大学;2007年
2 闫江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贾靖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宁江滨;湘籍琴家邱之z、杨宗稷、顾梅羹考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露艳;魏晋南朝雅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晨;行万里征程 开世纪先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张婷;近代琴家管平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马兰;略探嵇康与《声无哀乐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红;浙派琴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烨;六朝乐教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54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5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