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存在,不同表述——中西音乐美学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词:一个存在,不同表述——中西音乐美学中的几个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中西方音乐美学 理念 元范畴 转型 艺术特质 相似
【摘要】:中国音乐美学历史发展受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和西方"道成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可谓是哲学问题先行。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乐"在其不同历史时期是与和、礼、否定音乐、自然、艺术之象相、感性经验、嗓音发声、乐器发声、人情、人的精神境界、人的听觉感官等理念相关联,由此可以概括出和乐、礼乐、非乐、天乐、至乐、艺乐、美乐、声乐、器乐、情乐、心乐、官乐等范畴和声、音、乐(yue)、乐(le)的元范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4个转型:(1)古代转型在乐象与哀乐;(2)近代转型在琴况;(3)现代转型在上界;(4)当代转型在临响。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早期理念相似,并不直接与音乐的艺术特质相关联。在西方音乐美学史的若干理念中,音乐的多重含义、功利性作用、伦理和认知的作用、教育作用、自由创作和音乐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规则在音乐中的技术意义都得到了凸显。事实上,中西方关于音乐的美学理念,并非绝然不同的两个东西,就本质而言,有许多都是一样的。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1
【正文快照】: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历史发展状况,依我看,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哲学问题先行,属中国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一点,其实和西方道成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其次是美学问题若隐若现,主要表现在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周娟娟;;E.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邵秀芳;;反讽的影像——由新批评到解构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曹雪立;;解读西方“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杨柳;;浅析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角色形象——兼谈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谢伟;;论贝多芬音乐的时代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鸣;;希腊女神的女人角色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琦;;科学传播的一种方式:释义——波爱修斯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一种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杨彦斌;李建森;;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实践理性向度[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8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洋;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高皓s,
本文编号:1220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2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