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杜丽娜《七言》的音乐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8 09:00
本文关键词:古柏杜丽娜《七言》的音乐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古拜杜丽娜 七言 十字架 受难 象征性 戏剧叙事学 许茨 海顿 末世性
【摘要】: “七言”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主题,从古至今,有很多音乐家将其写成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分别产生于17、18和20世纪的三部作品:许茨的清唱剧、海顿的管弦乐(后改编为4个版本)和古拜杜丽娜的室内乐(为大提琴、手风琴和弦乐队而作)。 本文以古拜杜丽娜的《七言》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音乐学的分析: 第一章从细部和整体的角度进行本体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古拜杜丽娜《七言》在核心和音材料、中心音、戏剧叙事学等方面的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古拜杜丽娜是如何从作曲技法侧面实现“十字架”的几何意义,以及“受难”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笔者从“情感”这个角度出发,以音乐表现和歌词文本两个方面,分析了许茨、海顿的两部《七言》的清唱剧;通过比较,看出这三部《七言》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反映出他们创作技法的个性,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在《七言》作品中表现出来得不同情感,以及作曲家对耶稣受难的不同体验和思索。 第三章则从社会历史分析和宗教、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以上差异存在的原因。许茨的《七言》体现了路德教派的宗教思想,因此他的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外放的,张扬的,而是冷静、虔诚和节制的;海顿所处的18世纪是基督教发生危机的时期,科学、理性以及启蒙主义运动是将人道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相结合,因此他的《七言》作品体现了世俗的情感。而古拜杜丽娜因为生活在特殊的政治时期,再加上她独特的民族和宗教经历,造就了她的《七言》作品中独特的“末世性”情结,而她的这种末世性是一种积极的末世性,这与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神秘主义精神是相通的。古拜杜丽娜的《七言》通过对十字架和受难的象征融合了时间和空间,使精神得到了超越与永恒。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23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3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