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微淡远”的背后——虞山琴派的风格评价问题
本文关键词:在“清微淡远”的背后——虞山琴派的风格评价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虞山琴派 清微淡远 严天池 徐上瀛 溪山琴况 王坦 琴旨
【摘要】:过去人们多以"清微淡远"来评价虞山琴派的风格。它最初出现于清乾隆年间琴人王坦的《琴旨》。但虞山琴派的创始者严天池、徐青山主倡的琴学风格却并未直接提及"清微淡远"。虞山派创立之始,一方面强调琴乐的道德作用,但另一方面更强调琴乐的音乐性,将琴乐的技法进行了细致的精研和规范。"强调音乐、规范技巧"可以说是虞山琴派的指导思想和风格特征。将"清微淡远"与虞山派琴风联系起来,是清代康乾间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人集体意识的反映。虞山琴派真正的思想主导,仍需今人进一步加以认识。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重点资助课题“江苏省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B-a/2006/01/038)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在当今音乐学界,若提起明代末期兴起的虞山琴派,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用“清微淡远”来描述其风格。然而,查考虞山琴派的创始人严天池和徐上瀛的文论,均不见有关于“清微淡远”的直接论述,因此,“清微淡远”并非虞山琴派创立之始的明确主张。最初将虞山派进行“清微淡远”风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f^;重评严天池[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在泓;王平;;基于协商民主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2 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赵晓丽;;性灵论与人文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吴蓓蓓;;浅析汉唐间百戏的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杨红;儒家音乐思想赏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贵松;;行政裁量权收缩的法理基础——职权职责义务化的转换依据[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程磊;;宋代士人山水游宦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建构[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10 李剑波;肌理说与清代学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祚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不足及改进——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佴荣本;;论文学史著的形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鹏;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东生;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可;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香梅;汉代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探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国栋;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黎明;《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清;;中国第一个琴社 琴川(虞山)琴社,创立虞山琴派[J];广播歌选;2011年07期
2 王肃;;清微淡远中和音 飘逸高雅曲中境——《溪山琴况》表演美学思想对小提琴演奏的启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雅晖;;明代虞山派古琴艺术特征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4 章华英;;明代虞山琴派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述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王雅晖;;虞山琴派对明代琴乐发展与传播的历史意义论析[J];东南传播;2008年08期
6 朱家可;;古音正宗 虞山琴派[J];苏州杂志;2002年06期
7 王小龙;;几则有关严天池的新史料[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许健;;徐上瀛和《溪山琴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2期
9 张法;;《溪山琴况》美学思想体系之新解[J];人文杂志;2007年05期
10 曹浩亮;徐国清;;活态保护 传承赓扬——常熟虞山派古琴馆[J];民主;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文;七溪流水皆通海[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朱f^;新虞山琴派之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陈彬斌;千年琴川流新韵[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兰燕飞;广陵琴派,将走向何方?[N];扬州日报;2006年
5 陈彬斌;千年流韵在这里驻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韦明铧;广陵派和虞山派[N];扬州日报;2006年
7 子微;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在常熟隆重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单三娅;我国规模最大古琴艺术节将在常熟举办[N];光明日报;2007年
9 林讯;“古琴之乡”举办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N];文艺报;2007年
10 陈彬斌;四十年后再进京 常熟评弹誉满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华英;虞山琴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周慧;《溪山琴况》“和淡清雅”探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修平;《溪山琴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黎明;琴铸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褚新梅;线性之美[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孙腊梅;琴论中紧密联系演奏实践的美学遗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陈珩;论“和”在古琴艺术中的审美体现[D];河南大学;2010年
8 黄慧;晚明江南琴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媛媛;论明清琴学之传承[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10 崔潇然;美学意蕴下的中国筝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23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3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