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李斯特《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之分析与演奏
本文关键词: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李斯特《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之分析与演奏
【摘要】:本文通过对浪漫时期代表人物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艾斯特山庄的喷泉》的分析,揭示了该曲在和声、曲式结构、调性安排上的独特之处,作曲家以其卓越的创新手法,预示了印象主义时代的到来。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水是无形的,它可方可圆、能伸能屈而怡然自得。许多作曲家喜欢“画”水,,例如,我国作曲家汪立三根据日本画家东山魁夷所画的海涛而创作的《涛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又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根据印家派画家莫奈的画而创作出具有朦胧之美的钢琴作品《水中倒影》;中国古曲《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定澄;罗忠昒《古诗词歌曲五首》评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方立君;浅析钢琴演奏中的背谱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范琴雯;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J];艺术教育;2005年06期
4 丁运东;;怎样培养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J];大舞台;2010年05期
5 张敏;;浅谈贝多芬奏鸣曲式展开部中的音乐发展手法[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林一达;;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之我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钟青;;简论钢琴伴奏写作的基本问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印真;关于瓦格纳歌剧序曲中突破功能和声写法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秦乐乐;;试论丁善德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10 张巍;;简论克拉姆音乐作品中织体-音色形态及其作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禹永一;;浅谈关于传统和声中的和弦标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秦海霞;;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颖雪;;和声教学改革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石峰;董馨;;寻找音乐信息与人体的接口(一)[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8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彭程;王永;;混合单纯形-和声搜索及其在线性系统模型简化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俊;王和声 真情流淌和谐之声[N];解放军报;2011年
2 潘真;有机会就要为国家出钱出力[N];联合时报;2010年
3 郭见洌;强调性价比、超轻薄、超宽屏[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记者 向远江 通讯员 杜李;恩施广告盛开文明花[N];恩施日报;2010年
5 [新疆]卢一萍;天使的和声[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6 严志明邋李晋宇;失调性排尿障碍有法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葛中旺 杨青 王庆义;“三重唱”引来和声一片[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8 记者 樊晓燕 张辉;合奏发展大和声[N];湖北日报;2011年
9 刘劲 一刀;视频会议之行业应用(四)[N];网络世界;2004年
10 ;调性养气 给衰老做“减法”[N];医药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王丹红;亨利·迪蒂耶管弦乐作品《蜕变》创作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甘芳萌;大卫·勒温“转换网络”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5 刘健;从“能量”角度试探音乐在时空中的展衍态势[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6 郭懿;石夫改革开放初期舞剧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自东;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10 贾佳;用两种声音阐述一段人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恰空”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2 孟刘翔;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楼乐;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和声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黄梅苓;试论肖邦钢琴即兴曲的艺术特色[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5 谢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与2001年版“和声”词条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6 李健;论斯仁那达米德音乐创作中的和声塑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罗依;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8 徐春山;析调性扩张对浪漫主义小型曲式的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诚;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中的调性思维特点[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10 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8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6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