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郭祖荣《第七交响曲》的南音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4:03

  本文关键词:郭祖荣《第七交响曲》的南音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响曲 南音 三音列 郭祖荣 主题 作曲家 运用 音乐旋律 结构原则 融合


【摘要】:正创作于1987年8月的《第七交响曲》是郭祖荣[1]先生创作中期的一部力作,1989年10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第一届艺术节上首演,1999年初冬由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在厦门再次上演,两次演出均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之后,该作品一直被业界认为是运用"南音"素材创作最为成功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被称为"南音交响曲"。本文集中研究《第七交响曲》中交响曲的南音化问题,探讨交响曲如何保持和拓展"南音"韵味,南音音乐语言如何与交响曲语言进行融合等。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华侨大学2010年度校级课题《郭祖荣音乐创作思想研究》(主持人任云,编号为10HSK30)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课题《福建戏曲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主持人檀革胜,编号2011B159)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福建高校戏曲音乐教育现状考察及发展对策研究.》(主持人檀革胜,编号为FJCGGJ11-069) 2012年度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基金培育计划专项项目《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交响思维研究》(主持人檀革胜,编号JB-SK1203) 2012—2013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西方交响思维研究》(主持人檀革胜,编号ZS12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创作于1987年8月的《第七交响曲》是郭祖荣[1]先生创作中期的一部力作,1989年10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第一届艺术节上首演,1999年初冬由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在厦门再次上演,两次演出均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之后,该作品一直被业界认为是运用“南音”素材创作最为成功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扬;;论民歌改编钢琴曲中的和声配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永福;“调式交替”理论之比较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之区别与联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牟学农;浙江畲族民歌的旋法特征及其调式属性[J];中国音乐;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晶;罗忠昒艺术歌曲的和声应用[D];河南大学;2001年

2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帅红;白诚仁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刚;谈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斯琴朝克图;色·恩克巴雅尔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崔玉;论歌曲伴奏中的音型手法——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选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红萍;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艳;江苏民歌曲调逻辑因素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莉;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丽娜;;“郎君祭”仪式初探[J];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2 穆鸿逸;;华夏正声 盛世源音[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5期

3 郑步清;;南音音乐创作的思考[J];艺苑;2008年12期

4 林丽珍;;谈古老乐种南音的继承与演员的培养[J];艺苑;2007年12期

5 展华;;说唱音乐的“活化石”——记中华南音始祖庙东山御乐轩[J];炎黄纵横;2010年04期

6 艾伦·里奇,戴明瑜;完成了的《未完成交响曲》——舒柏特第七、第十未完成交响曲的复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7 张喜鹏;盛大的演出 光辉的篇章——“贝多芬九大交响曲音乐会”在古城西安闭幕[J];人民音乐;1987年01期

8 张铭;;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1999年08期

9 贾达;贝多芬交响曲钢琴版及Harmonia mundi专辑简介[J];视听技术;2004年04期

10 王翔;普罗专柜[J];音乐爱好者;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润洋;;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梅;;音乐欣赏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罗路;;论想像、联想在音乐欣赏中重要地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杨路塔;;布依族铜鼓文化考略[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雨天;香港小交创新“教育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9年

2 刘小龙;一部交响曲 一方水土情[N];音乐周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黄蔚 周静 沈仕卫;中国首家民营职业交响乐团诞生[N];贵州日报;2009年

4 梁茂春;中国交响曲的丰碑[N];音乐周报;2002年

5 唐若甫;追念逝者 棋高一招[N];音乐周报;2011年

6 卜大炜;倾听“赤裸的灵魂”[N];北京日报;2011年

7 魏玲;马苏尔诠释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N];河北日报;2000年

8 记者 张云宽邋实习生 宋盼莉;大型交响曲《长江》开排[N];湖北日报;2007年

9 文卓;简析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N];音乐周报;2004年

10 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 钱英姿;浅谈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及演奏感受[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丝丝;“世纪末”的心灵探寻: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4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雷兴明;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周;生命的春天—舒曼《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赏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然;斯蒂尔《美国黑人交响曲》的“民族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晨;虔信的天籁之音[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唐磊;莫扎特及其他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卓;巨人交响,配器传奇[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6 姚靖;海顿狂飙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刘嵩;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陶天;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米高慧;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童丽娜;“郎君祭”仪式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1296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96271.html

上一篇:祝福那达慕  
下一篇:雅乐与俗乐漫谈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