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幽谷潺音》中民族化和声语言解读
本文关键词: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幽谷潺音》中民族化和声语言解读 出处:《音乐创作》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幽谷潺音》是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前奏曲六首》之一。文章以该作品中的民族化和声技法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民族化和弦结构素材的运用,线性和声的进行方式,调性变换与移调变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以期揭示出作曲家在该曲创作中的民族化和声艺术手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嘉应学院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储望华先生是著名的旅澳华裔作曲家、钢琴家。1952年,11岁的储望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15岁时转入作曲专业学习作曲,并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二胡独奏曲《村歌》。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在此期间他创作的两首钢琴独奏曲《江南情景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储望华;我怎样走上作曲之路[J];钢琴艺术;1999年05期
2 储望华;《前奏曲与托卡塔》乐曲解说[J];钢琴艺术;2000年03期
3 楚歌;;你是否留意?——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二度、装饰音和七和弦……(中)[J];钢琴艺术;2008年11期
4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四[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樊祖荫;线性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五[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6 张前;为了发展中国的钢琴音乐——储望华钢琴创作交谈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新平;;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年36期
2 武慧;;羌族酒歌的社会功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3 熊小玉;李盼;;浅论高师音乐教育中管乐重奏课的开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桦;;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创作特色[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5 彭浩宇;;论纵合化和弦在王建中钢琴改编作品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6 魏扬;;和声分析中的“变化音”解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许雯雯;;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音乐表现与演奏技术[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8 李岳庚;;变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运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2期
9 梁超;;模进的分类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唐桑;;皮亚佐拉《Milonga del angel》的音乐创作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卢燕;以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为例管窥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聪;大理南诏古乐学会的组织形态及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潘青峰;试论高师基础和声课中和声分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音;库夏科夫《春天组曲》曲式、和声及演奏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封琴;以悲境为美鉴 化古韵为今风[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陈俊人;樊祖荫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和声特色[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陈文安;论米约的双钢琴组曲《丑角》[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祖荫;近现代和声中的平行进行[J];音乐研究;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金霞;;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和声语言[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张媛;;陆在易《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和声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10年02期
3 崔永日;;论中国五声性民族和声的和弦结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邬浩;;肖邦《夜曲集》的调性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曹悦;;浅谈钢琴曲《幽谷潺音》[J];大舞台;2011年10期
6 丁国爱;;巴赫与本特松两首前奏曲之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05年06期
7 李e
本文编号:1333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33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