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丝绸之路铜鼓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本文关键词: 川西南 铜鼓 南丝古道 文化走廊 出处:《四川戏剧》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铜鼓起源于云南中部,在川西南南丝古道沿线有广泛的分布。本文结合作者对南丝古道沿线进行的实地考察以及搜集到的相关音乐文化资料,从铜鼓文化沿南丝古道传播的角度来讨论南丝古道与铜鼓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探讨南丝古道的文化走廊作用。
[Abstract]:The bronze drum originated in central Yunnan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Nansi ancient road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along the Nansi ancient road and the relevant musical and cultural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onggu culture along Nansi ancient 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si ancient road and bronze drum culture, and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corridor function of Nansi ancient road.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98GAQ760008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兰峰;;四川宜宾出土铜鼓[J];考古;1983年12期
2 屈川;川南都掌蛮铜鼓文化探讨[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陈保亚;;论滇P鸸诺赖男纬杉捌湮幕サ匚弧杪砉诺涝缙谛翁芯縖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廷瑜;;试论长江流域的铜鼓文化[J];长江文化论丛;2005年00期
2 孙关根 ,丁孟 ,万钧 ,江英 ,何林;故宫博物院藏铜鼓的类型与时代[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2期
3 王政;;论中国史前彩陶纹的“右旋律”及其演衍[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4 林琳;论秦汉时期越族船舶制造业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5 张勤;;对贵州三都地区发现的一组铜鼓的初步识别[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4期
6 王政;王维娜;;殷周青铜器“人兽负器”造型与古之埋压、祭器巫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梁富林;白裤瑶的铜鼓崇拜[J];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邱明;论冷水冲型早期铜鼓[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9 熊建华;;帆船纹吕氏镜小考[J];考古;2001年10期
10 肖明华;;云南考古述略[J];考古;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长林;;句町文化及其族系研究[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王克松;;从布依族铜鼓看布依族的铸造历史[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付顺;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覃新清;中越农业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3 张娜娜;铜鼓装饰造型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包威;云南茶马古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家龙;神人抱鱼铜带钩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保亚;;茶马古道:横跨世界屋脊的文化传播纽带——纪念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考察和命名15周年[J];科学中国人;2005年12期
2 陈保亚;论茶马古道的起源[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岚;;万辅彬、蒋廷瑜、韦丹芳的《铜鼓》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吴正光;郎德寨的铜鼓文化[J];中外文化交流;1999年04期
3 唐嘉弘;;试论四川西南地区石墓的族属[J];考古;1979年05期
4 张冠梓;南国鼓声悠 夷人沧桑流——谈铜鼓文化[J];百科知识;1998年11期
5 吴正光;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成功实例——郎德苗寨铜鼓文化活动调查[J];当代贵州;1999年02期
6 蓝英参;;魅力东兰千年铜鼓文化[J];当代广西;2011年12期
7 赵橹;东南亚铜鼓文化溯源[J];东南亚;1990年02期
8 刘世彬;水族的铜鼓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3期
9 龙符;;“铜鼓之乡”话铜鼓[J];云岭歌声;2002年10期
10 黄仲裕;;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歌海;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定勇;;谈铜鼓文化的开发利用[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王思明;;加强铜鼓文化研究 弘扬布依族铜鼓文化(代序)[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邓小林;金涛;;川西南地区磷块岩特征及其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路塔;;布依族铜鼓文化考略[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李子荣;王兰生;陈盛吉;邹春艳;万茂霞;;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碳酸盐岩气藏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周国茂;;布依族铜鼓文化的符号学解释[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汪洋;胡云中;邓晋福;;滇西——川西南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初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王夫运;张先康;;川西南地区深部结构构造研究的讨论[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建涛;钟永模;王天云;杨世杰;徐金明;郭洪;;川西南光核桃类型及桃的起源[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许荣满;郭天宇;杨国华;;川西南地区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蜱的调查[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覃坤;东兰县政协为铜鼓文化产业发展献策献力[N];广西政协报;2011年
2 何丰伦;铜鼓文化应对现代化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覃文宇;铜鼓文化需保护与传承并进[N];广西政协报;2008年
4 韦雯彦;岭南一带铜鼓传承与铜鼓文化的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韦必双;河池启动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N];广西政协报;2010年
6 廖明 聂峰峰 胡焘;铜鼓文化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N];宜春日报;2011年
7 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韦礼富;河池启动红水河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0年
8 何小萍;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上榜[N];广西日报;2003年
9 克古莫;州交通局认真学习贯彻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N];凉山日报(汉);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桑剑;连旱“蝶翼”下的震颤[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峰;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与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丹凤;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琳;川西南—滇东北地区多重褶皱构造遥感解译[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智英;白裤瑶铜鼓文化及其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东茹;壮族铜鼓传说的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杨小艳;川西南荞麦资源种间亲缘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6 高金尉;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动力学背景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郭小军;巨桉纸浆原料林造林密度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黄成毅;四川省耕地供需动态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瑞峰;紫花苜蓿在川西南湿热区引种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刘莉;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9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52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