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专业声乐教育之发轫
本文关键词: 五四时期音乐教育 音乐机构 声乐教育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时期,以萧友梅为主的一批爱国音乐家们率先在各地创办了多所新型音乐机构。正是老一辈音乐家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欧洲传统唱法的种子在我国贫瘠的音乐土壤中生根发芽。而新型音乐机构无疑是近代专业声乐教育发展的根基,是西洋声乐传入我国后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加速器。这种唱法的传入为中国声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唱法相互借鉴和吸收。近代专业声乐教育之发轫奠定了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翻开了中国声乐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a group of patriotic musicians, mainly Xiao Youmei, took the lead in setting up a number of new music institutions everywhere. It was precisely the hard work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musicians. The seeds of the European traditional singing method took root in the poor musical soil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new music organization was undoubtedly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vocal music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vocal music to our country's backward specializ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singing method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l music.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professional vocal music education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l music, opened a new p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l music development, and has epoch-mak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黄少枚;潮州二四谱腔谱关系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苗幼卿;;试论二人台多元性及其发展[J];内蒙古艺术;2005年02期
6 马韵斐;古代胡琴的历史演进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7 钟文敏;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邹俊杰,翟雪怡,孙红丹,张金石,翟文奇;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兼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缺失[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石惟正;’97全国声乐论文综述[J];人民音乐;1998年12期
10 曾卫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渝梅;李方元;;走出另一种封闭——对近代主流音乐学术传统的追问[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露;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合唱音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2年
3 陈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喜红;黄自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6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妮;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伟;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雪丽;探究“诗”、“乐”、“画”意境对中国艺术歌曲表演的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汉林;;论教坊在中晚唐的发展和衰落[J];乐府学;2006年00期
2 梁婧;;唐代宫廷音乐繁盛历史原因之探究——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J];黄河之声;2010年01期
3 陈珊珊;;五代宫廷音乐略考[J];大舞台;2011年10期
4 王出栋;;论唐代音乐繁荣的原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5 陈四海;马欢;;“梨园”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康瑞军;;历代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音乐学;2007年03期
7 桑泽军;;中国古代音乐机构[J];文教资料;2008年11期
8 石芳;;论汉代乐府的衰落与诗体乐府的流变[J];歌海;2010年02期
9 钱潜;;从音乐机构职能的演变谈我国音乐的发展[J];歌海;2008年03期
10 康瑞军;张yN;;唐宋之际的宫廷音乐机构考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媛媛;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2 张磐;《乐府杂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马欢;唐代音乐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雅莉;明代宫廷音乐[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马新霞;新中国初期浙江省各地文工团音乐活动述论[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4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5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