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音乐在戏曲中的本体性
本文选题:戏曲音乐 切入点:传统戏曲 出处:《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董健先生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中说:作曲、声光、音响效果等是戏剧的"附属性"要素。虽然诸多戏剧工作者可能明白所谓"附属性"是就整个戏剧艺术来说的,因为没有了作曲、声光、音响效果,戏剧活动照样能够发
[Abstract]:Mr. Dong Jian said in "Drama Art 15" that composition, sound and light, sound effects, and so on are the "accessory" elements of drama. Although many drama workers may understand that the so-called "accessory attribute" is in terms of the whole dramatic art, Because without composition, sound and light, sound effects, drama can still be issued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峰玉;;谈京剧“四呼”技术的转化与迁移[J];北方音乐;2009年11期
2 胡晓;曾维;;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影响[J];大家;2011年18期
3 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年18期
4 贾睿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戏曲艺术对声乐教学的几点启示[J];当代戏剧;2010年06期
5 赵小梅;;豫剧常派演唱艺术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6 傅国庆;歌唱的呼吸原理与训练方法[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7 温彩玲;王玉静;;从“板眼”处理谈彭丽媛歌唱艺术[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8 范义付;;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民族声乐形体表演[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9 党宇娜;张丽萍;;“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字”在中国古代声乐中的审美理念[J];电影评介;2009年12期
10 党宇娜;;古代声乐研究小议[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宗蓉;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乾坤;乔治·斯坦纳的“悲剧衰亡”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方;情系坠子 曲艺人生[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超;概述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孔江闽;宁河戏小生唱腔的借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朱晓龙;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映秋;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魏琳;传统声乐文化的回归[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雯雯;黄梅戏演唱中对民族声乐的借鉴[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穆德慧;试论戏曲舞台艺术的抒情性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孙彬;美声唱法演唱汉语声乐作品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一;现代MIDI与传统戏曲音乐[J];福建艺术;2000年03期
2 黄明煌,周弋瑛,曹丁巨;浅论地方小戏曲表演的“三性”[J];戏剧文学;2004年09期
3 杨生祥;传统戏曲的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传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刘国华;戏曲音乐的生命力[J];艺海;2005年01期
5 代延;;戏曲音乐大联展:听瑞鸣唱片《粉墨是梦》[J];视听技术;2006年08期
6 张广芳;;马可戏曲音乐改革综述[J];人民音乐;2007年08期
7 王音娜;;浅谈戏曲音乐的特性[J];歌海;2008年02期
8 唐斌华;戏曲音乐的地位、功能与创作[J];中国音乐;1986年02期
9 苗宝平;;浅论戏曲音乐艺术的程式性[J];延安文学;2008年05期
10 宁宗一;戏曲史就是更替史——《明代戏剧研究概述》前言[J];戏曲艺术;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双;;中国戏曲在西方的传播及西方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李尧坤;;对传统戏曲价值的再认识——从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编演所想到的[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王绍军;;交融与嬗变——戏曲表演语汇的现代化进程[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刘建洲;;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兼谈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蔡欣欣;;新世纪(2001~2006)台湾传统戏曲小剧场概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刘果莲;;戏剧图书资料建设对繁荣戏剧艺术的重大作用[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8 汪人元;;京剧学学科建设初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邵志根;;试谈各阶层群众的音乐审美特点[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立行;“话剧导演大多不懂戏曲”[N];文汇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陶红灵 袁秀丽;传统戏曲告诉我们自己是谁[N];南方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慧峰;一个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的民族如何使传统戏曲复兴?[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本报实习生 杜成靓 本报记者 端木复;娱乐选秀助推传统戏曲[N];解放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裕;打造传统戏曲高雅艺术“偶像”[N];文汇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乃迎;大象无形 气象万千[N];中国档案报;2010年
7 高潇倩;传统戏曲人才培养:艰难中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李舫;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N];人民日报;2007年
9 云亭;王晓鹰:把传统戏曲的写意融入话剧创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本版文字 见习记者 陈祥蕉;年轻人:传统戏曲的终结者?[N];南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张刚;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4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6 金景芝;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莉;红色神话演绎之路[D];浙江大学;2009年
9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10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永生;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张宇;戏曲电影发展流变探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李玉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与戏曲表演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李琢玉;“戏画”与“画戏”[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7 王赛;夏野学术成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8 王晓宁;“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与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9 石鸣;戏曲音乐在二胡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周金霞;明代戏曲音乐创作之民间性本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55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