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当代问题引发的学科建设
本文选题:学科建设 切入点:当代问题 出处:《人民音乐》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雅克·勒戈夫在叙事12世纪西方知识分子诞生的时候,明确把城市作为其历史的始端: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因为,他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勒戈夫:1996,p.4)。进而,在叙事14—15世纪间知识分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又明确把从大学成员到人文主义者作为其历史的终端:一种新型人物出现在文化领域的最前列:人文主义者,绝大多数大学成员通过自我否定为中世纪知识分子的消失铺平了道路(勒戈夫:1996,pp.107—108)。很显然,由此历史叙事给出的意义陈述主要在历史角色的身位以及场合(韩钟恩:2006,p.70)。
[Abstract]:Jacob Legof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French Almanac School, made it clear that in 12th century, when Western intellectuals were born, they made cities the beginning of their history: in Western countries, medieval intellectuals were born with cities, because, He settled in the city where the division of labor had been achieved (Lego: 1996), and then,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14-15 century when intellectuals withdrew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Also explicitly regarding from university members to humanists as the terminus of their history: a new type of figure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ultural field: humanists, Through self-negation, most university members paved the way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medieval intellectuals (Legoff: 1996, pp. 107-108). It is clear that the significance given by this historical narrative is mainly in the position and context of historical characters (Han Zhongen: 2006 p. 70).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3 张斌贤,孙益;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谷贤林;政府与大学关系纵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志峰;;欧洲中世纪大学学术研究的形式与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仰海峰;“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7 朱海英;;实践理性与民主的反思[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张建锋;;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实践哲学理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孙阳春;柳海民;;学校教育发展的“制序”理路与实践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杨海征;;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改革与批判诠释[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整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毛剑;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合法性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邱晓敏;我国大学城兴起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翟晶;乔托——西方艺术史的分水岭?[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何健;论大学的开放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汝坤;动画世界——图画、语言与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腾云;交往理性与话语政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秀宁;文学神性的消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高术;交往理性与建构的翻译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凯;;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音乐学科教改探讨——以龙岩学院艺术系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袁利军;;寻路 指路——“刘正维教授80华诞、从教62周年暨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袁环;;三十而立,再创辉煌——“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4 俞玉姿;;李元庆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贡献——在《李元庆纪念文集》首发式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5 刘建;;“学院派”铠甲中的学科、舞种及其创作[J];舞蹈;2010年04期
6 ;会务信息[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7 刘诚;;和声与复调学科的教学探索及发展趋向[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8 杨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学科综合:问题与发展要求[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9 李琦;;“解构”在舞蹈创作中的是与非[J];舞蹈;2010年11期
10 王小铁;马东风;;古城新韵 雅乐育人——前进中的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辉;;关于高等音乐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南京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韩维鸣;;中国儿童舞蹈二十年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西南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5 王华;;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复合”架构模式[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韵;北京舞蹈学院对民族舞蹈学科建设进行创新[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世界民族音乐全球共享[N];音乐周报;2005年
3 谢英军;谋求双排键发展契机[N];音乐周报;2007年
4 吴新伟 刁艳;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大事记[N];音乐周报;2007年
5 本刊记者 孟祥宁;发展民族特色舞蹈 培养复合艺术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华中科技大学 姜丹;用音乐塑造美好心灵[N];湖北日报;2006年
7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刘海燕;曾遂今所著《音乐社会学》可读性强[N];音乐周报;2007年
9 申波;对我国手风琴当前若干现象的几点思考[N];音乐周报;2005年
10 于祥国;汇四方之气 奏音乐强音[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吴双;构建高师“手风琴综合表演艺术课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仇]杉;《中国音乐学》的文献计量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王里;“交替调式”与“调式交替”之勘误以及相关转调概念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6 常佳;山西小提琴音乐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汝艺;论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梁泉;中国古典舞“流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汪静;现代音乐音程级视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张杨;建国以来中国手风琴作品发展轨迹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1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21873.html